第499章,顶级俱乐部,这才是人生(求订阅!)
书迷正在阅读:万古战神、带着别墅穿八零、洪荒:开局成了九转金丹、快穿:茶系美人撩疯偏执大佬、啥家庭啊?流放路上带着千亿物资养男人、登堂入室、我带地球去流浪、林暖、人到中年:妻子的背叛、女总裁的桃运兵王
		
		    同京城领导团聊了半晌,张宣以参加明天的颁奖典礼为由离开了。    走出机场,张宣问陶歌:“你好像认识大领导?”    陶歌说:“对方以前来过我们家,有过几面之缘。”    张宣懂了,识趣地不再深问。    接机的是李文东和温玉两口子,一人一辆车。    众人寒暄一番后,张宣跟杜克栋、艾青上了李文东的车。    陶歌、杜双伶和陈燕上了温玉的车。    李文东发动车子对张宣说:“好多次想请你吃饭,你都很忙,今天我就擅自做主了,去我那里坐坐。”    “成,那就去你那里长长见识。”    张宣笑道:“其实要不是真忙,我早就想去你那里坐坐了,经常听陶姐夸赞,我这心啊痒得很。”    李文东侧看他一眼,微笑点头。    两人热热闹闹聊着聊着,见后座的杜克栋和艾青搭不上话时,张宣和李文东很有默契,时不时把话题往夫妻俩身上引导,一时间四人相谈甚欢。    私人会所这个概念源于17世纪,专为富人阶层服务,是为他们提供娱乐和社交的场所    每个私人会所中云集着各行业的富人,他们在这里挥金如土,一晚上甚至可以消费上千万元,这种地方也被人称为富人的第二个家。    不过在私人会所中,也有三六九等之分。    在顶级的私人会所中,大致分为两类。    一类是低调奢华,比如沪市非常有名的风长2号就是低调奢华的典型。    另一类讲究富丽堂皇,身为京城顶级会所之一的安长俱乐部就是代表。    安长俱乐部所在的位置可以说是得天独厚,紧挨着天x门的黄金地段,早上步行500米就可以观看升国旗仪式。    安长俱乐部内部是仿金銮殿设计,紫颤木家具和摆件随处可见,灯光打在纯金质感的天花板上,让这个会所显得金碧辉煌。    张宣一行人跟着李文东夫妻进入会所大厅时,都被通体由金箔制成的屏风宝座所吸引住了。    陶歌这时主动介绍说:“这个屏风是由国家紫檀博物馆按照皇宫龙椅等比例制作的。”    会所内部大部分都由金色和大理石装饰,墙面软装为真皮材质。    走在充满质感的过道里,张宣明显感觉到了老杜家的变化,没了以前的随性,慢慢地多了几分庄重。    其实老男人有心调节调节气氛,可很无奈,自己也是久穷乍富之人,对着这些个调调虽然不虚,但似乎也不知道怎么开口。    好在陶歌和温玉知情知趣,主动跟杜克栋和艾青说话,才让这两口子彻底放松下来。    穿过普通的待客大厅,李文东和温玉带着一行5人进入了最豪华的包厢。    这种豪华包厢吃一顿,起步价是5万,有些菜品是单独定价,而一桌的酒水钱也是固定的,从十万到数十万的都有。    李文东长相严谨,他怕自己破坏气氛,全程都是由笑口常开的温玉接待。    当张宣看到菜单时,差点目瞪口呆。    啥?    一百多元的酒酿丸子,两百多元的开洋葱油拌面,四百多元的糖心莲藕..    嗯哼,这还是最简单的菜品,俗称家常菜而已。    而往菜单后面看,像鲍鱼海参燕窝等名贵食材,就没有低于1000元的。    如果这些张宣还能接受,可看到那些独特料理,价格普遍标注8888到48888元不等时。    他服气了!    是真他娘的服气了,要是搁前生,这样个吃法,自己那身家也吃不起几次。    见杜克栋和艾青不做声,陶歌也不好意思代为出口,最后还是张宣大手一挥,贵的来几个,样式新鲜的来几个,根据老杜一家三口的爱好也来几个,后面的就交给陶歌了。    来了就不虚。    反正不论怎么花,这个钱还是花得起的。    陶歌和温玉凑头小小商量一阵,也加了3个大菜。    李文东起身拿了一瓶红酒。    一看,嚯!张宣头又要晕了,这是真的拉菲,82年的。    还两瓶!    给众人倒好酒,李文东很是客气,先是敬了杜克栋和艾青一杯。    随后对张宣说:“来,咱两喝一个,恭喜你得奖,也祝你新书大卖。”    张宣举杯碰一下,“你就知道了?”    李文东笑笑道:“现在报纸上都在报道你的新书。”    张宣跟着笑:“得,看来就我自己蒙在鼓里了。”    喝完一个。    温玉也开始敬酒,对张宣和杜双伶说:“嫂子祝你们长长久久,白头偕老。”    张宣说:“谢谢。”    杜双伶笑吟吟地跟着说:“谢谢嫂子。”    酒过三巡,这顿饭吃的热闹。    临了张宣带着杜双伶回敬了众人一圈。    喝酒、吃饭、聊天,三个小时就过去了。    饭后,众人一齐合了张影。    离开安长俱乐部时,太阳已然西斜,天快要黑了,众人去了陶歌家作为落脚点。    不过才进门,张宣就接到了陈燕的电话。    “喂,接到我妈和我哥嫂他们了吗?”    陈燕在电话里回答:“接到了,马上过来。”    “哦,好。”聊几句,张宣挂了电话。    艾青关心问:“怎么现在才到京城?”    这时杜克栋插话说:“这已经算快了,从家里赶到长市不得5、6个小时,飞机也要几个小时,中间还要候机。”    张宣看向陶歌:“你还能吃吗?”    陶歌笑道:“你这是小看姐了,走,带你们去个好地方。”    说着,一行人把行李放下,简单洗漱一番,又去了饭店。    今夜陶歌家里非常热闹,直到晚上11点过,众人才休息。    不过睡不下,把阳华两口子安排在了酒店。    躺到床上,艾青推了杜克栋一下:“你觉得张宣对双伶怎么样?”    回忆起小女儿和张宣的点点滴滴,杜克栋如实说:“好,比我们对双伶都好。他俩的感情你不用担心。”    见丈夫这么讲,患得患失的艾青终于把心收了回去,只见她望着天花板说:    “今天在安长俱乐部走一趟啊,我才明白为什么人人想升官发财,人人都想往高处走,原来是为了享受这些好东西。”    杜克栋瞧了瞧她,笑道:“我这辈子没少你衣穿,没少你吃喝,在小镇上日子过得不比谁差,以前可没见你这么感慨过。”    艾青微微侧身,伸手摸着杜克栋的脸说:“不一样,安长俱乐部这样的地方有几个人花销得起?有几个人有资格进去?    我以前从不敢想一个平时吃过的菜要几千上万?一瓶酒可以抵很多农村家庭的好几年收入?    我只是感叹,没有张宣,我见识不到外面的天地。    不过话说回来,跟着你,这辈子我过得比大部分人幸福,过得比大部分人好,我已经非常知足了。”    杜克栋听了,也是点点头:“今天确实开了眼界。    我就应该带你到外面多走走、多看看,多多享受,大半辈子窝在前镇,现在想想,似乎有些坐井观天了。”    艾青轻拍他一下:“别这么说,这辈子能嫁给你,是我三生修来的福分,我虽然震惊于真正的有钱人是怎么生活的,但我并不向往。    现在我们年纪也不算特别大,平时在镇上把日子过好、过舒坦些,时不时跟着张宣、双伶去外面见见世面,旅游一番,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最踏实最精彩。”    杜克栋捉着艾青的手说:“你这番话,让我想起了20年前,让我体会到了20年前的浪漫,谢谢你替我生了两个好女儿。”    艾青定定地道:“我也是。”    杜克栋今天心情特别好,说:“我给你唱首歌。”    艾青仿佛知道他要唱什么歌,一脸期待。    杜克栋小声唱:    茅草的屋顶黄黄的泥土    弯弯的小河从屋后流过    啊那是我知青知青的小屋    ...    先是杜克栋低声唱,后面艾青也跟着唱,老夫老妻牵着手似乎回到了过去的光阴。    ps:求订阅!求月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