边关厨娘发家记(美食) 第139节
书迷正在阅读:七十年代甜媳妇儿、直播在妖怪幼儿园养崽后我红了、七零之海岛美人、嫁给男主他哥后女配觉醒了、穿越七零,未婚椒妻有空间、和穿越修仙的哥哥联系上了、锦衣夺我、夺后、军婚枭宠:八零娇妻太撩人、漂亮亲妈七零养娃日常[年代文]
		
		    “掌柜的,刚刚有人给咱们车里放了点吃的,白白的长条,装了个篓子,放在车后头了。”    方念真想了想,应该是藕带吧。    陆恒的嘴真严啊,送人东西都不说一声。    不过,也可能是曾管家嘱咐给拿的,他一向细心。    只是刚刚曾管家喝醉了,都提前离席了。    马车前行,知晓开始眼神迷离,脑袋一歪一歪的。    “还说自己没醉呢。”    方念真一把搂过知晓歪来歪去的脑袋,让她靠在自己的肩膀上。    谁知道,这一个动作倒让她清醒了。    知晓虽然看起来醉了,但是说出话还很清楚,声音也不小。    “诶,姐姐,你说瑞王为什么请你来庄子上玩呀?还款待了两顿饭。”    方念真抱起胳膊:“那自然是因为之前他不请自来,去我的葡萄园了。来而不往,非礼也。”    知晓撇了撇嘴,“哟哟哟,我看瑞王怕是别有所图哟。”    她话音刚落,马车外就传来了声音。    “你们说什么?我们王爷怎么了?”    知晓“唰”地一下撩起了车帘,“女人的悄悄话你也听,走远点。”    何正委屈巴巴地骑着马儿往旁边挪了挪,拉开了一些距离。    真是,这女人又恢复成以前一样凶巴巴的了。    但是就得是这样,才是他比较熟悉的那个知晓,嘿嘿嘿。    庄子离城里坐马车不算远,一会儿就到了,这时候天还没完全黑。    方念真的马车等在城门口排队等检查,知晓趴在车窗和何正挥了挥手。    见马车进了城里,何正就骑着马回去复命了。    回了家,方念真和知晓还交流着白天各自玩了什么。    方念真说自己钓了鱼,还钓了好几条。    知晓说她直接撒鱼网来着,网了很多鱼,所以衣裙才弄的那么狼狈。    这时候,老钱也卸了车,拿了那篓子瑞王府给拿的东西过来。    方念真打开一看,果然是藕带。    这东西不能久放,和藕一样会氧化发黑。    方念真见还不到睡觉的时间,就准备直接把这些藕带腌成泡椒口味儿的。    她新腌制的一批泡菜当然是还没好,不过去年用剩下的泡椒水,还有几坛子保存的好好的,没有生出菌花。    那几坛泡椒水都在食铺后院,方念真让黄莺看着知晓,她就带着那篓藕带去了店里。    店里还是有一批客人在吃酒的,老食客见了方念真来,纷纷和她打招呼。    小秋和安子问道:“师父,您这么晚过来干嘛?”    方念真举了举手里的篓子,顺手丢出一小把给他们二人。    “有没有做过藕带?”    小秋摇摇头,安子点了点头,又摇摇头。    “安子,你这是什么意思?做还是没做过?”    安子说道:“我以前在严夫人那里,有人做过,是清炒的,看起来挺简单的,所以步骤我也清楚,但是我没真正做过。”    方念真扔下一句:“正好有食材了,一盘酸辣炒,一盘凉拌,你们自己研究吧。”    之后她就找了个离他们二人远一些,不耽误他们做事的灶眼,先烧了一锅水。    趁着烧水的功夫,方念真细细把藕带清洗了一下,再切成小段。    水开后,下锅焯水。    虽然没有腌制过藕带,但是凭着她对这种东西脆脆口感的理解,焯过水后,一捞出来就迅速过了遍凉水。    早都没了天光了,是等不到藕带晾干后再放入泡菜坛子了。    方念真就拿了细密的棉布,吸去藕带上面的水分。    又洗了几个干净的小辣椒,和藕带一起丢进腌过泡椒的泡菜坛子里。    她拿干净筷子沾了沾里面的泡菜水,放到口中咂了咂味道。    有点儿淡,又加了些盐和白醋。    仔细地盖好了坛子盖子,加上水在边缘密封好。    这个时候,安子和小秋的藕带也都做好了。    这俩人还分配的挺公平的,总共没多少藕带,但还是每人都做了两样,等待方念真品鉴。    方念真感觉晚上的食物还没消化,象征性地每盘子挑了一根出来尝尝。    “你们二人凉拌的都挺不错的,味道差别也不大。至于炒的这盘嘛,小秋的调味挺好,很恰当,但是火候把握的还是差了些,缺了些脆劲儿。安子的火候是好的,就是略微不够味儿,放调料的准头还是得练练。”    做出来的藕带不能浪费,给两个徒弟都留了些,其余的就分放在调味碟里。    每桌食客都送上这样的一小碟。    食客们得了免费的小菜,都很高兴,“看吧,我就说方掌柜这么晚来店里,会有好事。”    也有人十分喜欢这藕带,一个劲儿地问方念真,什么时候能把这“藕带”上新。    方念真是有心无力啊,新云州实在是不产这玩意。    之前她见富贵人家的庄子都有自己的藕和鱼虾出产,她也动过心,想着自己弄一个,也不失为是发财之路。    但是后来她了解了在新云州种藕的成本,就只能望而兴叹了,太贵了。    藕苗贵是一方面,伺候起来可太费劲了。    时不时就要清理一番,还要用石灰来防止藕生虫生病。    最忙最累的就是秋季的时候,因为新云州冬季太冷,会结厚实的冰,藕塘还得清理干净淤泥,把里面的藕苗都挖出来。冻过的藕苗明年就不会再生长了。    像瑞王府那样的庄子,是会引温泉水进池塘的,用来保证一个冬天都不会上冻。    所以才会有品质好的藕和蟹出产。    方念真等着店铺休息了,和安子跟小秋一道回了宅子。    知晓已经换了衣服睡下了。    方念真跟小秋说了,明早不用她做饭。    “明早我起来煮个面条。”    知晓宿醉后,醒来也许会头痛,胃也空,吃点热乎乎的面会好些。    小秋因为跟她一起住在后院,平日为了表示对师父的孝敬,只要来得及,早上都会给方念真做早饭。    但是方念真却不能把小秋的这一番付出完完全全当做是“应该的”。    所以,方念真要照顾她的朋友,但不想借小秋之手。    小秋有时候不理解方念真那些对她来说“奇奇怪怪”的想法。    比如说,她每日做早饭都习惯了,退一步说,即便不是给师父做,她自己也得吃早饭呀。    只是煮个面而已,知晓姐姐宿醉了,师父即便吩咐自己明早煮个什么面,也是顺手的事。    但是师父对于这方面,一直还有她自己的坚持。    小秋不理解,但是支持。    她也逐渐被这些小细节所影响,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注意“边界感”。    次日清晨,方念真准备了清汤面和爽口的小菜,知晓醒来果然是有些不舒服。    “不过头痛倒是还好,想来还是人家王府都是好酒,喝了不上头吧,就是确实有点饿了,谢谢姐姐给我煮的面,嘿嘿。”    小秋吃了面先去店里了。    只有知晓和方念真围坐在一起吃热乎乎的面条。    这面条是方念真手擀出来的,很劲道,一碗下肚,知晓觉得舒服极了。    “姐姐,我还是回我原来的小院去住吧?何……大人说了,若是再有徐家的人来,他应该会提前发现。”    因为刚刚小钱在附近修剪花枝,知晓没直呼何正的名字。    方念真吃完最后一口面,又喝了一大口汤,擦了擦嘴。    “你也说了,是‘应该’,不是‘一定’,我这儿地方大,又不是容不下你住,我也和你直说,待日后我这儿要是人多了,住不下了,你再回你的小院儿不迟。”    知晓却知道,方念真这是为了让她安心。    哪儿还能有什么人住进后院来,罢了,那自己就多帮帮掌柜的,多下几分力气,也是一种变相的回报了。    知晓揽过了京城的那一摊子,她在“方记”也干了有一年多了,对于“方记”的运营模式很了解,账本也熟悉。    京城那边,现在因为还没上新牛油火锅和涮肉,现在又天气渐冷,凉皮不好卖了。    好在方念真又送去了“炸薯片”的方子,因为京城里土豆贵,方念真还联系了商队,往京城里隔几日就送一次土豆,虽然运费也不便宜,但是细细算下来,还是要比直接在京城买土豆要划算的。    有方念真送来的薯片样品,再加上小五对方念真技术的理解,还有押运土豆的人,是在现场尝过方念真做出来的“标准薯片”的。    所以京城的“念真食品”出品的薯片品质也还不错。    炸出来之后酥酥脆脆的,撒上烧烤料或者番茄粉。    这东西在京城,比在新云州还畅销,毕竟京城里每日消遣的人更多,光是戏园子都十几个。    方念真在桃竹村收上来的土豆都不够用了,又紧急谈了几家“供货商”,这才供应上京城那边需要的量。    这账本也是越来越厚,知晓打起十二分精神处理,还真是发现了一些小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