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
书迷正在阅读:都市之透视医圣、大龄傻女:农家姑娘不愁嫁、开局揭皇榜,我爹竟是朱元璋、我一直在挂机、紫罗兰永恒花园、穿书七零,我成了卖儿的作死女配、快穿:靠生子成绝嗣帝王心尖宠、重生香江的导演、成人路、小梨花(校园h  1V1)
		
		    如果真是盲婚哑嫁,她不付出感情的情况下,还能做到不去在意,只有妻子的尊荣即可。    但那是顾昀然,是她从小一起长大,有深厚感情的顾昀然。    屋内静默良久,江氏看着女儿娇嫩的脸,心里有些犯愁,实在没想到娘家把闺女纵成了这么一副不经事的性子。    “可世上哪有这种男子,”她语重心长道:“就连寻常农夫遇上一个丰收年,多了几贯钱都要去烟花柳巷流连几日呢,咱们这样的高门公子们哪个不是十六七岁身边就有人的。”    “我儿千万别钻了牛角尖,对妻子来说,夫君的敬重比虚无缥缈的爱意更可靠。”    江氏语气始终温和:“你与他自幼一起长大,情分更为不同,又出身侯府,日后成了婚,他绝不会也不敢冷待你,只要你自身立起来,他后院有多少妾氏又有什么紧要的。”    “你们彼此敬重,互相扶持,一辈子也就这么过了,那些妾氏生入不了族谱,死进不去祖坟,他喜欢不喜欢有什么要紧的?”    “……”卫含章沉默了。    江氏继续道:“真要遇上不懂事的,你只管发卖了事,再寻上几个老实点的纳进门,保管后院安宁。”    “你刚刚见过的沈氏,生有二子一女,依旧日日天不亮来我跟前伺候,恭顺无比,你父亲对她到很是有几分不同,可也不曾为了妾氏给我下脸子。”    卫含章听着江氏的教导,根本说不出话来。    高门贵妇们给夫君寻女人,就像置办衣裳一样自然,她以后也要主动给顾昀然纳妾?    第9章    她连他身边出现两个通房都难以忍受,他日竟然要主动给他纳妾?    卫含章只觉得眼前一黑…    “冉冉!”江氏见她这份情态,急道:“早知如此,娘当日就不该应下顾家的亲事,你就该同娘一样找个婚前未曾相处过的夫君,走父母之命成婚,便不会谈及‘介意’‘喜欢’。”    这世道对女子总是苛刻,对钻牛角尖的女子尤为苛刻。    她的如珠似宝的小女儿怎么就钻了话本上那‘一生一世一双人’的牛角尖。    正欲进门的卫恒将着句话听了个正着,他脚步微滞,紧接着自然的踱步进来,见母女二人笑道:“怎么了这是,在外头都听见你们母女俩的声音。”    “……”卫含章默了默,起身福了一礼:“爹爹下朝了?”    见到鲜活乖巧的小女儿,卫恒神色柔和,缓声道:“不是下朝,太子近期不在京城,接连两个大朝会都免了,为父刚刚散值回来,就听见你们母女俩聊的热闹。”    本朝五日一小朝会,四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上朝,卫恒官职是五品谏议大夫,只能参加初一十五的大朝会。    两个大朝会免了,那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。    至于为什么太子一不在京城,就连大朝会都免了,这事儿远在徐州长大的卫含章也知道。    因为大凌王朝的皇帝陛下缠绵病榻已久,朝政之事在七年前便由太子处理,监国太子不在,官员们还上什么朝。    江氏从榻上起身,她没接夫君后面那句话茬,只挥手招呼仆妇摆饭。    卫云培中午在国子监用膳,午膳只有她们一家三口。    柳沈两名妾氏站在一旁服侍,等用过饭,卫恒一走,卫含章紧张道:“爹爹有没有听见什么?”    “不打紧,”江氏不甚在意的挥手:“你爹那个性子,不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,我和你爹相伴多年,只讲夫妻情分,何须谈其他。”    卫含章:“……”    不对啊,这怎么跟原著剧情有些不符了。    她娘这心态,哪里像是嫉妒妾氏谋害子嗣的毒妇?    由爱而生妒,江氏对卫恒根本就没有‘爱’这个概念,妒忌从何而来?    难道是后面儿女接连出事,让江氏这个主母移了性情?    …………    江氏心里记着昨日婆母让女儿今日去她那儿与家中姐妹相聚一事,用过午膳没多久就领着卫含章出了门。    今日天晴,春日的阳光温暖,万物复苏的景象看着也喜气,江氏没有让人备轿,而是亲自带着女儿走过去,路上正好同她说了说家里的情况。    从长房世子到下面的其他庶出叔伯,江氏说的细致无比。    很多事卫含章的长姐在信中已经介绍,她认真的听着,心里又想起卫含月。    原著中那个一生伴佛堂的女炮灰,卫含章回来后,包括江氏在内的所有人,无人在她的面前提起过她还有位嫡姐。    就像是,这个侯府已经没了嫡出五姑娘。    经过一道水榭,江氏拉着卫含章坐到临水长廊上歇会儿。    她怜爱的看着才归家的幼女道:“等到了夏日,我儿及笄时,这湖里莲花盛开,到时候娘给你办个隆重的及笄礼,定要让满京城都知道咱们家还有个小九。”    卫含章心中有些酸涩,她忍不住问:“娘亲,我阿姐现在何处,可否让我去见见她?”    “你姐姐…你姐姐在为家里祈福,”江氏眼泪夺眶而出,“你祖父下了令,家里任谁也不许提及她,你日后也切莫再提起了。”    她用帕子拭泪,低声道:“我知道你记挂你阿姐,娘也一样,我儿放心,你阿姐在家庙一切都好,娘都打点过,不会有人为难她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