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5章 新安市的灵魂(求订阅!)
    内容很明白。    他们秒懂。    米昊回想了一下。    之前来的时候一路都安安静静的,一声提示都没听到,他也没注意过是不是有这么个东西在前面,也许,是这个月新装上的吧。    前排。    一个乘客忍不住问司机。    “师傅,这边的警察和保险公司这么快到了?我没看到啊!”从接到警报,算上停车的时间,前后也就三分多钟而已,着实快了些,除非这边的警察会飞。    “警察没到。”    司机摇了摇头。    “那他们怎么责任认定?”那人奇问。    司机微微一笑。    解释道:“责任认定其实好做,你们可能不知道,这边所有的公路都有监控,而且是全程、无死角,出现了事故,会第一时间通报事故周围的行车。”    “然后他们会调出视频,查找事故原因,这些事情,在新安市那边的治安厅就能初步完成定责,至于保险公司,面都不需要露。”    “伤员人数确定也很简单,那边会直接查到事故车主电话,或者拨打就近的车主电话,让他们去确认一下人员受伤情况,如果受伤了,会指导进一步处理。”    说实话。    对这边的规定。    他也是适应了好一段时间。    双方的交通规则相差不大,但是在规章的执行上,这边就实在太严了,而且很多流程根本不一样,他上岗前,还专门在这边考了一个理论考试。    考试极其严格。    题库总数五百。    考其中五十道题,满分才准通过,允许他在这边开车,错一题都不行。这对年纪有点大的他来说,还是有点挑战的,不过,他还是考过了。    好处也是很明显的。    由于二东家是这边的特区政府。    于是。    作为员工。    可以享受到这边的医保,两边报销下来,几乎是看病免费的程度,而且每个月还多了接近八百元的补贴,福利待遇比之前的省汽车客运集团好不少。    听完司机的话。    乘客们感觉太不适应了。    “指导处理?”    司机点头说:“主要是对各种伤情的紧急应对,为救护车争取时间,很多车祸死亡,都是现场没有人不会紧急救助,错过了最后的抢救时间。”    “救不活的话,会不会有责任?”又一人问。    “不会,全程有监控,对于能坚持到救护车来的伤员,他们不会要求一般人上手,能上手的,都是坚持不到的,如果那样,只能搏一下了,只要是救人,就会有法律保障救援者的利益。”司机说。    “那还真的挺方便。”    “就是,最怕的就是没救好,被人家告了,反而赔一大笔钱。”    司机笑了笑。    “就像这个小玩意,紧急情况下,还能当电话和定位器使用,如果你迷路了,甚至可以打电话给他们的治安厅,他们会告诉你怎么走到大路上。”    “那就不怕迷路了。”    “对。”    “但是,为什么我总感觉像是被全程监视一样,这样的话,会不会损害公民的隐私权,我去哪里都会被人家把握得一清二楚。”    “你这么一说,我感觉有点心里发毛。”    “怕什么,不做亏心事,不怕鬼敲门,行的端,做得正,还怕人知道你的行踪不成,而且人家肯定会给你保密的,又不是落到坏人手里。”    “没错,不犯罪,又何必惧怕法律是否严格。”    “就是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画风。    很快就向着认可的方向转移,如果是一般公司获取他们的这些信息,他们可能会觉得不安全,但这些信息的获取方是一个国家,那就不怕了。    再怎么。    一般人也不可能去和国家争什么。    听着讨论。    司机喝了一口茶。    看着前面不远处的摄像头。    “也是道路监控严格,反馈及时,证据确凿,不然,根本就达不到这样的效率,我们国内也在不断扩大公路监控网络,但绝不会有这边这么无死角。”    “相对来说,这边的很多事情,其实是不可复制的,比如你们看,我们右边的应急车道一直空着,也没有被堵,可他们连轮子都不敢过去。”    “不然,罚款加扣分,就会在前面的关卡处完成,想要用别人的驾驶证去扣分,根本不可能,不处理完这个违章,违章车根本过不了前面的收费站。。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车内。    有驾照的都吸了一口凉气。    我靠。    “还有这样的操作。”    难怪前面事发地的应急车道空着,也没有警察在,还愣是没有人去用应急车道过,果然只有处罚,且是及时的处罚,才能管住一个人打方向盘的手。    可这也太狠了吧。    一违章就要罚款。    不给罚款,连收费站都过不去,不得不说,这招真特么狠,代扣分办不了,还不交罚款的,以这边的公路监控密度,几乎是出不了远门。    “其实,只要不犯事,这些处罚条例根本不用担心,做一个遵纪守法,遵守规章制度的人,在这边生活还是挺舒服的。”    “也是。”    几分钟后。    他们发现。    果然后面的车没有一辆车敢上应急车道,都老实地排着队,而且,他们发现这种提醒的方式还有另一个功效,那就是让人安心。    堵车。    最怕的是什么?    不是堵得和腊肠一样。    而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通车,这才是最让人头大和烦躁的,现在,人家确定了时间,十分钟就好,就当等一个长的红绿灯。    让人容易接受多了。    又过了一分钟。    后方。    在一辆警车的带领下。    三辆清障车响着笛声。    乌央乌央地从右后方快速驶来,然后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,以极高的效率,把事故车拖了上去,然后又是什么设备在地上走了一遍。    就载着事故车乘客离开了。    真的是没超过十分钟。    同时。    那个声音响起。    “事故现场清理完毕,可以通行,在此,缅亚经济特区治安总厅提醒您,高速路上形式,请保持安全车距,遵守交通法规,感谢您的支持,祝您出行愉快。”    然后。    车辆继续上路。    和来时一样。    经过较为严格的边检,米昊回到了华夏的土地上,看着身后越来越远的边境检查站,米昊又一次感慨,命运,真的是很神奇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次日。    七点半。    天蒙蒙亮。    大巴抵达了昆市。    看着这座熟悉的城市,米昊不自觉地和新安市进行了对比,这一比,当然是这边的高楼大厦多,人也多,不过,整体感觉给人差别很大。    这边。    几乎是就旧城该新,新楼旧楼同时存在。    而新安市。    则是完完全全的一座新城,从一片荒地,变成现在的城区,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,因此,感觉少了一些底蕴,没有底蕴的城市,是没有灵魂的。    然而。    他却感觉。    新安市也有自己的灵魂。    那就是。    ---新生。    自我新生,也带给他人新生,这就是米昊觉得新安市吸引人的地方,新生之后,就是希望,想到这,米昊苦笑摇头,还文艺上了。    和那个车上认识的姑娘告别后。    米昊抱着女儿就往家里赶。    转了几道公交,下车后,就看见母亲在小区门口张望,不用说,看到健康的孙女,米昊的母亲眼睛一下子就决堤了,抱着就哭。    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。    “儿子,要不要再去二医院检查一下?”    “用不着,那边的医生都说了,没事了,不过每年最好去大医院检查一次,说起医院,我下午还得去感谢一下王医生。”米昊摇头说。    王医生。    就是当初打电话让他去缅痶试一试的人。    也是女儿当初的主治医生。    “那是那是,是该谢谢一下王医生。”米昊的母亲不断点头。    中午。    老人做了一大桌孙女和儿子爱吃的,出去一个月,孙女病又好了,的确值得庆祝,至于欠银行的几万块钱,以自己儿子的本事,肯定还得上。    相比以前看不到头的治疗费。    这次只花了五万多人民币。    已经让她觉得捡了天大的便宜一样。    “妈,我想去缅痶那边工作。”    正吃着,米昊忽然来了一句,完后默默地刨了几口饭。    “什么?”    母亲一愣。    米昊抬头。    “我打听了,那边有不错的工作岗位,待遇很好,福利也好,最关键的是,还会安排闺女的教育,你也可以跟着过去照顾。”    “可是,伊伊能适应吗,以后上学怎么办,学籍也是个问题。”    对于出过。    老人没有一点心理准备。    最关心的。    还是孙女的教育。    米昊解释道:“妈,那边的华人很多,特别是缅亚经济特区,会说汉语的人特多,汉语和缅语,是那边必须要掌握的语言,沟通障碍不大,教学质量你也不用当心。”    “能研发出转录原液,治好伊伊,能创造如此奇迹的地方,对教育怎么可能不重视,所以,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上学,我觉得都差不多。”    “这。。。”    “这次我去应聘的公司是唐凯的公司,你知道这个人吗?”米昊又说道。    “不知道。”她摇头。    米昊只好道:“那唐青呢?”    “这我听说过,好像很有钱的样子。”她回忆了一下。    “何止是很有钱,是太有钱了,他是国内首富,比香江的李嘉成还有钱,可以说,是我们国家最富有的人,唐凯,就是唐青的亲二叔,生意也做得极其的大。”    “什么,比李嘉成还有钱?”    “是啊,你说,这样的人都在那边做大事业,肯定是看好那边,有机会,所以,乘着这次招聘,我准备应聘进去,把你们也带过去。”米昊说。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母亲没有回答。    默默地吃饭。    思考着利弊。    最终。    看到孙女叫了她一声奶奶。    好似天平的一边被加了砝码,快速倾斜,既然儿子觉得不错,孙女的绝症又是那边给治好的,去一趟,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。    如果不适应,回来就是。    “你决定,我都行。”    听到这话。    米昊就放心了。    最难的。    就是母亲这关,现在好了。    吃完饭。    休息了会儿,米昊便抱着女儿来到了市第二人民医院,王医生并不是男的,而是一位女士,名叫王露,来到她办公室的时候,王露正在看病历。    “咚咚咚。”    王露抬头一看,是米昊父女。    “王主任,您好。”    “米先生,伊伊,你们回来了?”王露眼中含着惊喜,救死扶伤。是医生的的职责,就像反诈的希望天下无诈,医生也希望天下无疾。    她就是这么一个人。    但是,人的力量终究有限,在现有的医疗技术下,她只能尽量救人,因此,看着一个个患者去世,心里的难受,外人难以理解。    平时。    她就很关注各种新的医疗技术。    缅亚医药集团的转录原液一出,让她觉得有一丝希望,于是,便打电话把准备放弃的米昊,让他去那边看看,这也许是最后的希望。    他打了不少电话。    然而。    不是所有人都相信。    很多人都抱着观望的态度,等别人治好了,自己再去想办法治。    这么一个月来。    米昊是第一个回来的白血病治疗患者,之前,她就和米昊一直有通电话,时长联系,希望他治好之后,能回医院一趟,目的很明确。    ---检查。    看看是不是真的好了。    如果是。    那她也能让更多患者过去,事实证明,很多国外白血病被治愈的报道,都证实了那种药物的有效性,但还是需要亲眼见到和检测过后才好说。    “我是特来感谢的。”    “不客气,那个。。”    “我明白。”    “谢谢,今后若是伊伊来检查,我们医院都免费。”    “这倒是不需要,该给多少,就多少。”米昊微微摇头,若是体检,他估计也是去缅亚医药集团的下属医院,因为自己估计得在那边工作些年头。    “你还客气啥。”王露笑道。    随后。    医院又对米昊的女儿进行了一次检查。    医院也很重视这种治愈数据,米昊可以说是第一批去缅治疗的,也是第一批回来的白血病治愈患者,可以说,逮着第一口热的了。    只是。    他们看自己女儿的眼神。    米昊不喜欢。    好在也只需要来一次。    抽个血。    还个人情。    再买个心安。    对于抽血,他女儿早就不怕了。    一直睁着大眼睛。米昊感觉这边的抽血技术着实有点落后,真希望能普及一下那种圆柱设备,抽血只会感觉一点麻,根本不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