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8章 热闹的廊余县(求订阅!)
    就在段之槐他们开始第二阶段实习的时候。    华夏。    京城。    301医院。    大院里开进来六辆大卡,引得周围窗户上多了上百双好奇的眼睛。经过三天多的日夜赶路,缅亚医药集团的建材终于运抵。    整整四十五辆集装箱车。    由军车护送而来。    倒不是怕被人劫了,只是表达一种重视。    六辆来了解总这边,其他分别去了五家京城的大型医院。这一周,几大医院把房间腾了出来,并且按照集团专家的要求,做了部分准备。    首先就是通讯。    由于这些医疗设备都能远程控制。    因此。    为了安全。    所有的医疗数据都会走专线,这一点倒是问题不大,无非是叫运营商给一根纤芯出来,而解总,直接从军用光缆里分了一根过来。    整个医疗数据网上的设备。    严禁连接外网。    二楼。    不少院领导站在房间门口,探头张望着,这才六家医院,安装环境的搭建就要一亿多人民币,这个钱,完全能盖好几栋三十层办公大楼。    现在。    仅仅花在‘装修’上。    谁不心疼。    他们得看清楚到底贵在哪里,只见,一名名工人用小拖车拖着大量塑料箱子进来,和一般的用木箱装设备的画风相去甚远。    见安装人员操作。    “咦,都是密码箱?”    “好像还有指纹验证,好先进。”    “这是什么?不是说设备月底才到嘛,怎么会提前?我们没有接到通知啊!”看到一个一人高的大家伙从箱子里移出来,一位副院长疑惑道。    “不清楚,再看看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门口议论纷纷。    半小时后。    他们知道为什么会这么贵了。    安装环境。    不是在地面铺个地板、走个线、埋个插销、或者在墙上涂抹几层环保腻子,而是把除了主功能设备以外的一切都包含了进去。    智能耗材储柜。    很多反应液的存储条件是不同的,有的要在零下,有的要在恒温,有的甚至要在高温条件下,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,这是必不可少的。    就算是零下。    也有更加细微的划分。    这是最贵的‘安装环境’,其他设备若干。    只要安装环境搭建好。    功能设备放上去。    就能干活。    要说技术含量,其实也没有多少,但人家是按照配套设备出售,有附加值,最关键的是那套系统,说多贵,他们都没办法反驳。    那是知识产权。    都说开医院赚钱。    可这家公司抢其他医院生意不说,还专门赚医院的钱。要知道,这些设备不是国家免费赠送,他们医院也是要出一部分钱的。    怎么出?    从以后的拨款里扣。    想想都心疼。    301医院心疼。    其他医院亦是如此。    但他们哪有决定权,只能跟着配合上面的决定,不然,以后他们医院很可能发展到只承接感冒、骨折、最多割个阑尾这类病患的地步。    京城还好。    人多。    他们可是知道。    越来越多以前叫嚷着床位紧张的医院,现在去了就有床位住,很多得了绝症,需要住院的,都把希望寄托于缅亚医药集团。    口口相传下。    都回家预约排队去了。    钱不钱的还好说,最关键的是让他们怀疑的自己的存在,就像两家店开门做菜,你做的难吃,人家纷纷往对门跑,你还的确技不如人。    没面!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缅痶。    时皆省。    廊余县。    这家地处边境的县城,在两个月前,竟然奇迹般的通了航班,一下子,小县城更加热闹起来,每天去内陆的航班都是爆满。    县城对面就是印度。    人口多。    病人也多。    由于地处交界处,很多人印度人都选择来这个县城治病,一下子,本来十五万人口的常驻县城,差点被过来的印度人挤爆。    街上全是人。    本地人都快变成了少数人了。    一看人多。    很多印度人想要学着以前一样,先过来,大不了睡大街,就地黑下来。接着,随便做点小生意,也能过得相当不错,免得回国连工作都没有。    印度的工作岗位是出了名的少。    一年近千万劳动力进入市场,可工作岗位只有十几万,失业成了常态,生活压力非常大,能黑去国外,是很多印度人的梦想。    何况。    还是突然暴富的邻居。    很快。    他们的愿望就落空了。    这边不允许非法身份的人常住,由于是边境重县,治安主要由軍方负责,在军警的合力,以及一丝不苟的执行法律的态度下。    这些人都被遣送回去。    撒泼打滚。    逃跑。    藏匿。    钻山林。    挖地道。    这些都没用。    全都被找了出来,送回去,可是,那边的意志也是坚定的,不断的过来,有的见这边不行,就从其它边境入境,想去其它内陆城镇。    上头一看。    这样下去也不行。    这些人也是可怜人,只想谋一份差事,填饱肚子,于是便出了个折中的方案,给想要过来谋生的印度人颁发通行证,允许在这里打工。    开店做生意也行。    但是。    不允许长时间定居,不准睡大街,不准睡野外,因为印度很多村子都是这样,几块布就是防止,还能自己diy,他们可是领教过。    建容易。    到时候拆起来就麻烦了。    很容易爆发矛盾。    又是一身骚。    于是。    为了避免印度人过来弄棚户区,最后变成印度镇,无法收拾,那些有证的人,也必须有合法的住的地方,不准占用其他土地搭房子。    而且。    未经允许。    不准去内陆省份。    虽然抓回来容易,但也容易爆发冲突,造成国际舆论,说他们歧视什么的,虽然不会掉一根毛,但惹一身骚,也是不美的。    就这样。    在双方各退一步的情况下。    县城恢复了秩序。    白天。    印度边境小镇大量的人过来务工、做生意,晚上再返回去睡觉。因此,每天傍晚和清晨,都能看到县城外到印度那边小镇之见出现两条长龙。    因为有路灯。    很多印度人都舍不得坐车。    说实话。    都挺可怜的。    唐青也有点同情他们,因此,让当地给他们的工资,都是按照这边的标准给,在印度那边可是高工资,而且一天有固定的上班时间。    允许他们过来务工。    也是唐青下令。    但也到此为止,没有给更多,因为对面是一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国家,这边的二十倍,一旦太大方,来的嘴太多,养是养得起。    但凭什么?    他又不是印度政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