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9章 上任第一天(求订阅!)
    就在唐青上课的时候。    印度。    新德里。    花了一周。    终于审完了零给的那份二百来页的文件,见没什么问题。今天周一,便正式被提上了会议,召集来的,还有十几个部的一、二把手和专家。    听完简述。    在场的人都惊了。    “大手笔啊。”    “投资至少数百亿亚元,话说,我们有必要增加这个债务吗?”    “兴许用不了那么多,要看城市规模,县城也是城。只是没想到零的思维这么跳跃。建城贷款,呵,我还从未听说有给外国贷。”    “一般都是本国给本国贷,零想干什么?”    “肯定是为了挣钱,我们这里试点好,他们可以在非洲推行,那些穷国一看,还不得巴巴地答应零的条件,我们就是小白鼠。”    “不能这么说,我们也是受益者。”    “受益?不一定吧。”    感慨完零的大手笔。    各方的讨论焦点放在了印度的利益上。    “文件上面说,所有的建设项目招标,都由他们负责,谁知道这些钱会不会被乱用,我认为这个招标权,必须由我们来控制。”    “对,不能交给外国人。”    “同意。”    “特别是工程项目,我认为应该由我们国家公司承建,要是他们来招标,肯定又偏向于华夏的工程公司,也是我们的损失。”    如今。    全球都知道。    缅痶境内的重大工程项目,大部分都给了华夏的公司。    此外。    在非洲的项目贷款,百分之六十也是落入了华夏企业的手中,原因缅方也给出解释,成本 工期,华夏企业拥有无比的优势。    可那又如何。    那是在别国。    在印度。    他们还是有权扒拉两口的。    “没错,招标权和承建方,不能退让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很显然。    这笔贷款印度会受益,可是,这不代表在座的各部门会受益,他们下面也有一堆的利益诉求,而这份文件里,他们却只是配合方。    见风向不对。    伦达作为支持方,开口了。    “各位,在招投标权上,我曾和零争取过,但很遗憾,他非常坚决地以效率为主要导向,也很看重试点项目的有限主导权。”    “他说过,试点城市,必须在两年内正式投入使用,因此,只要能在工期内完成,他们会优先考虑印度的工程公司。”    “但是,如果规定时间完不成,将会对承建公司进行罚款。”伦达当时和零的对话,显然听出了零对他们的效率很是质疑。    这他承认。    论盖房子。    还是大规模盖房子。    全球就没有比得上华夏公司的,一对比,他们印度只有跪的份。    “什么?惩罚?”    “如果是小镇,两年我们也能做。”    “小镇?零说的是城。这不仅仅包括建筑,还有所有的城市配套建设,零是不是太急了,一个试点而已,慢慢来不就行了。”    “人生那么长,他急什么。”    “就算是大点的城市,我们大不了用更多人工和机械,就不信比不上华夏公司。”    “说得对,招投标还是得我们来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对于手下们的争论。    为首的人很淡定,利益之争,伴随他们工作的始终,就像前段时间的医疗贷款,还有大数据医疗,打了多少印度相关利益集团的脸。    可是。    最后还不是被通过了。    原因很简单。    人家能办到,你办不到,为了避免大规模的外汇和消费力损失,以及手里的选票,这些利益集团只能是服从大局,除非你能改变局面。    他们能吗?    不能。    至少暂时不能。    印度政府也承诺。    只要这些公司能破解转录原液,那就用你的,这样一来,阻力也小了许多,这个承诺,也让各大医药公司疯狂研究转录原液。    没有出来捣乱。    现在。    只不过是转录原液变成了新城试点。    一小时后。    会议结束。    不出所料,什么都没讨论出来,为首的人也不急,要是第一天就有结果,那才不正常。会后,伦达被叫到了总统办公室。    老人问:“你觉得,谈下招投标权,难度大吗?”    “这要看情况。”伦达道。    “哦?”    “零是个掌控力很强的人,就算我们把招投标拿去,他可能会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,比如质量和进度监督,可能会很麻烦。”    “在非洲,缅亚银行贷款的所有项目,都有严格的进度计划,还有缅亚银行的质量监督,十分严格,这次他把这类权力给我们。”    “我认为他会拿这个说事。”伦达道。    “我们的公司真的这么不行吗?”老人苦笑道。    伦达摇头。    “不,只是,想比优秀者,还有点差距。”    再怎么。    也不能把自家的公司往死里贬。    缅痶的崛起。    对两人的刺激都是巨大的,一个华夏,就让他们羡慕地不行,又出了个缅痶,刺激比华夏还要大,毕竟华夏也用了三十年。    零呢?    三年。    三年就达到了如此地步,对整个印度高层的刺激都是空前的。他们都是升无可升的人,是利益的分配者,考虑的是一个国家的未来。    还有自己如何能被时代记住。    只要有机会。    那就不能错过。    “零只给了一个月时间,现在过去了一周,下周,必须让内部声音一致。”    “声音一致简单,可过国会就难了,今年已经过了预算会议,又刚签下巨额医疗债务,还是在偏远的邦试点,各邦议员估计难同意。”    若是医疗贷款。    全国受益。    只要医药利益集团不乱整,问题就不大,可这次不一样,只有那个邦受益,而且还是他们出面借钱,各邦议员一看。。。你想得美!    “我知道,但错过了。我们兴许以后就只能看着,或者,我们让当地的邦名义贷款。”老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    “这倒是可以,但零愿意吗?”伦达不确定道。    “那边地处山区,但矿不少,而且距离缅近。而且我们不直接指定邦,别忘了,那边可是有两个邦适合试点,让他们竞争一下。”    “我这就去办。”    伦达点头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那加邦。    邦府。    “什么?城市贷款?”    邦一把手。    首席部长杜特一听伦达的话,欣喜不已,他们可是真的穷乡僻壤,地处山区,经济落后,也幸亏挨着缅痶,还能做点外贸赚钱。    从前。    都是他们出口东西。    现在转成了进口。    倒也影响不大,无非是从印度货倒缅痶,变成了缅痶货倒印度。    这等好事。    如果成功。    那他们邦可能就要翻身了。    伦达说道:“是的,但只有一个,人家要当做试点,如果这一个月没有决定,他们会寻找下一个试点,我们到时候再同意也没有用了。”    “您有何指示。”杜特急忙说。    “如果由我们印度政府贷款,国会可能难以通过,因此,有一种方案,就是是由邦政府贷款,以当地一些矿产资源为抵押。”    杜特点了点头。    也对。    印度政府代表国家。    可以信用贷款。    邦呢?    一个贫困邦,信用只能用呵呵来形容,其脆弱的财政,根本不会让人家有多少信心,因此,若邦贷款,没有抵押,想想都不可能。    “不过,现在还有一个地方可选,那就是曼普邦,不出意外的话,这次的试点是你们两个邦中选一个,你们可要抓紧。”    “明白。”杜特说道。    还能说什么。    有机会就要去试试。    随后。    杜特开始召集手下。    一听建城。    他们兴趣高涨,这里实在是太偏了,看到对面一个县城都繁华如斯,当然嫉妒得不行,可谁叫人家零手腕强,赚钱能力厉害呢。    缅亚银行集团。    富可敌国。    几大核心企业日进斗金,他们邦的财政收入,就算加上旁边的‘难兄难弟’曼普邦,也比不上缅亚医药集团一年的利润。    不。    是远远比不上。    心塞。    “只有一个月。”    “这种机会,错过可就没有了。”    “大家都去过对面的廊余县,我也不求建多大城,只要和它差不多就行。如果被曼普邦拿去这个试点,我们没法给百姓交代。”    “我马上去一趟新德里,这件事不能拖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没多久。    他们就达成共识。    争。    必须争一下    就算邦为此欠债也在所不惜,以前本就是边缘化的邦,人少,地少,钱少,再不乘机搏一搏,或被人抢了机会,他们也该下台了。    另一头。    曼普邦。    同样。    一群人开始忙碌起来。    伦达等人也成功甩锅,这样一来,只要让部里那些人同意就行了,从印度政府债务变成了邦债务,还是有邦产抵押,好办多了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当天下午。    内比都。    一个提着公文包的白人中年男子走出机场。    “是布卢墨先生吗?”    “是我。”    “我是使馆司机,艾瑞。”    “你好。”    上车后。    布卢墨打量着一路上的车和人,这是他第一次来缅痶,接下里几年,这会是他工作的地方,回想自己来的原因,布卢墨有点无语。    前任使官安斯利辞职。    他是接任者。    以前在阿尔及利亚工作,这次算是平调。    来之前他还见过安斯利,至今,他都无法忘记当时安斯利看他的眼神,里面有鼓励、高兴,以及。。同情。没错,就是同情。    他看得出来。    对此,    布卢墨也有点明了。    安斯利这几年在缅的外交上,几乎是毫无作为,除了勉强送给零的一百亿美元贷款,在关税争取、情报搜集、武器销售。。。全都没有突破。    再不辞职。    估计也是被调去非洲的结果。    回想安斯利脸上的无奈,布卢墨更愿意相信是安斯利无能,自己比安斯利强,就不信了。除了少数几个地方,还有美国搞不定的对手。    不过。    布卢墨也有点羡慕安斯利。    羡慕他谋了一个不错的工作。    安斯利跟随他以前的老上司,加入了erv的一家游说公司,年薪涨了两倍,而且离家近,erv财团化的步伐越来越快,几乎已成定局。    因此。    那也算是个很不错的工作,大树底下好乘凉。    “你来这里多久了。”布卢墨问。    “两年三个月。”    “感觉如何?”    “这边变化很快,特别是零上台后,几乎一周一个样,而且当地人都比较友好,治安也比之前好了很多,世界少有。”    布卢墨点头,“我听说过,的确很有一套。”    矿场劳作,也就零这里有,只可惜,美国实行不了,也执行不下去,美国的高犯罪率,不改变司法制度,想都别想降下来。    程序正义。    加上无良律师喜欢钻空子。    没法整。    和司机聊着天,布卢墨来到了使馆,又是一番热烈欢迎,只是,你们眼中的同情和期待交加是怎么回事?布卢墨感觉不对劲。    欢迎完。    熟悉了各部门主管后。    坐上安斯利的椅子。    布卢墨看了看工作环境后,把安斯利以前的副官叫了过来,这个在这边做了快十年的副官,是来之前上面让他必须好好请教。    接着。    副官一条条地介绍起这边的‘现状’。    “零上台后,我们原先关系好的缅痶高层全都和我们断了联系,一般事情会和我们说,但涉及一定机密的,绝不透漏半个字。”    “所有敢说的,也都相继入狱,我们接到了零手下的数次警告。cia那边表示,他们进入缅痶的特工,只要行动,立马就会被遣返,永不准入境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“如今,我们最可靠、最快速的情报来源只有一个,那就是他们的‘今日新闻’。”    说到这。    副官都感觉到脸上如火烧一般。    尴尬。    这样的成果。    他们已经被上级不知道骂了多少遍,好在自己皮厚,安斯利辞职,算是承担了责任。    听完。    布卢墨深吸了一口气。    难怪了。    这些东西在他上任前不能了解,现在一听,他终于明白安斯利当初看他的‘同情’是怎么回事,安斯利很长时间和瞎子一样。    可上面又要成绩。    不郁闷才怪。    “和我们亲近的势力或者团体呢?”    “没有。”    布卢墨:“。。。”    这个‘no’。    你要不要说得这么干脆,不知道很让人心凉吗。    “难道没有一点好消息?”    “有。”    “哦?什么?”布卢墨来了兴致。    “平常工作不会太辛苦。”副官皮了一下,也是没办法,诸事不顺,一天除了看新闻,整理资料,些点报告,还被上司骂,心态不好会抑郁的。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这算好消息。    你特么在逗我么?    算了。    咱先消化一下,再问下去,今晚晚饭估计都吃不下了。    “你先回去吧。”    “是。”    转身后。    副官眼睛里也有点同情。    安斯利这几年的工作是他辅助,最知道安斯利有多‘可怜’,干啥啥不成,挨骂身当先,等你真的见到零,你就知道那人有多难缠了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第二天。    三月二十五日。    布卢墨来到总统府,正式递交国书。这是使官上任的头等大事,只有把国书递交给一国首脑,他才算正式履职,享有相应权利。    他也看到了零。    感觉也没什么。    上任第一天,并没有谈任何利益相关,很快他就回去了。    “最近有需要我出席的大型活动没有?”    “没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就没有美国公司的酒会之类的?”    “没有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可以凑热闹的地方总有吧。”    “明天缅亚环保技术公司发布会,听说要发布重要产品,但是什么不知道,还有邀请了我国很多记者,您可以去看看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什么时候。    一个使官上任后第一件公开活动竟然是蹭人家的发布会。    “有邀请我们吗?”    “没。”    “嘶。。。算了,有我们国家的媒体就行。”布卢墨已经想念在阿尔及利亚的生活,上帝,我是不是得向安斯利再取取经。    学学如何把这无聊的日子过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