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2章 单车变摩托(求订阅!)
    去年。    慎重考虑后。    米昊加入了唐凯的建筑公司。    零的疯狂基建,加上德林省那边的旅游地产火热,公司业务急剧扩张,本来就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他,翻了年就成了项目部副经理。    前天。    那个项目结束。    他升了职,成为了新项目的项目经理。    地点在印度。    实话。    要是真去印度内陆。    他可能得叫苦连连,但这次是缅亚银行的城市贷款项目,地点是在缅痶边境对面,回来非常方便,火车六个半小时就能回新安市。    飞机的话。    两小时左右。    “吃完了吗?”米昊喊道。    看了看时间。    该送女儿上学去了。    “马上。”    女儿萌萌的声音传来。历经生死后,女儿很是乖巧,说马上就马上。不过五秒,就看见她下了桌,朝他跑过来,背上沙发上的书包。    “粑粑,走。”    能上学。    是她以前差点没机会做的事。    一点不反感。    “好。”    米昊起身。    “妈,我们出去了。”    “回来记得买袋米,五公斤的就行。”收拾碗筷的母亲道。    “好嘞。”    牵着女儿的手,米昊出门,由于是高层,这里安了电梯,这对于有老人小孩的家庭来说,还是挺好的,不用担心上下楼摔着。    小区内。    有不少牵着娃上学。    新安市城区的扩张,在周围山区修了大量的城市配套,小区、疗养院、游乐园等等。他们这栋就是公司的家属院,当然,所有权不在公司。    租的。    由缅亚银行集团规划、设计。    不得不说。    这样的好处就是,这些房子的户型、装修、还有各方面配套,都极为完善。附近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一应俱全,可以就近上学。    没有好坏之分。    教育公平。    是零极力贯彻的一项政策。    溜达出小区。    来到学校。    此时。    门口站着数个治安员,看着令人放心,这里是一所综合性的学校,和华夏不同,这里的学校被定性为国家基础公共教育。    为了体现公平。    除了教育培训。    不允许办民营学校,就算是幼儿园,也被纳入公办体系。    “中午我来接你。”    “好。”    女儿乖巧地道。    看到女儿消失在拐角,米昊转身,坐车来到了城内。    难得回来一趟。    新安市的城区变化并不大。    由于以前规划上就很紧凑,现在几乎没有新建建筑,只有站在大楼高处,遥望远方,才能看到一些塔吊和绿幕。延伸到了山里。    可惜。    这边的项目部满员,他当时只能去德林省修度假村。    进城后。    他准备去看看戎伟,当初,他和女儿差点露宿街头,被人家好心带去了应急救援中心,后来的治疗中,一来二去,也就熟悉了。    回国前。    也是对方建议他留下来工作。    去年过年。    他还去戎伟家拜过年,都是华人,交流起来无障碍。    治安亭。    到的时候,戎伟正在给一个西方人指路。    米昊一笑。    由于人口流动大,新安市天天满负荷,让这里的警务工作很繁忙。几分钟就一个上来问这问那的,一天下来,嗓子都可能说疼。    还得学不同语言。    据他所知。    戎伟除了汉语和缅语外,英语、德语、法语、日语等五国语言都能日常交流,想想也是,天天实战,天天练,想学不会都难。    主动一点。    学会多门语言不是问题。    送走这对问路的夫妻,戎伟看到了米昊。    “米昊。”    戎伟高兴地朝他招收。    “戎大哥。”米昊走了过去。    “这次回来待多久?”    “一天半,明天下午走。”米昊只有两天假,昨晚赶回来,后天就得去廊余县集合,很多人并不像他有家人在这边,现在可能都提前去了。    “这么急。”    “是啊。”    “去哪里。”    “印度。”    “你是说,那个城市贷款项目。”这项目,戎伟怎么可能不知道,几百个亿,尽管不知道零这样撒钱仅仅是为了亚元国际化还是什么。    但他们还是支持的。    毕竟。    到目前为止,零就没错过,如今的一切,也是零给带来的。他们无条件信任零的任何决定,虽然有点崇拜过头,但他们觉得没错。    一己之力。    短短数年。    茅草屋变高楼大厦,魔术都没有这么神奇。    “对,好在距离廊余县近。”    “那注意安全。”    “放心吧,我又不乱跑,再说了,印度的治安听说还是不错的,相较于非洲那块,好了不要太多。”米昊此刻心里有点打鼓。    城市贷款。    现在是印度。    未来会不会扩张到非洲,然后公司中标,他被派过去。    可能性不小。    想想。    还有点怕。    为了不打扰工作,米昊只聊了几分钟,邀请x来家里吃个晚饭,x欣然答应,接着,来到城内大型商超,米昊买了不少好吃的。    海鲜。    水果。    零食。    看上什么,就往篮子里装。    进公司大半年,试用期后,工资水涨船高,很快就还清了女儿治病的借款,还有些盈余,年初,本来不炒股的他,听到唐青的公司要在缅股上市。    心一横。    把国内的房子卖了。    不是他冲动。    而是周边的‘案例’太多。    去年十月。    零开了股市,当时他已经进了公司,可是没注意这次投资机会,因为还在试用期,只想工作,硬生生错过了那次机会。    之后。    所有人都看见了。    一路大涨。    多少人资产翻翻,甚至好几番。    之后的几个月,一路高歌,大量资本涌了进来,更加促使了价格的高涨。周边不少本地华人同事挣了几万、几十万不等。    于是。    米昊动心了。    犹豫了好久。    年后。    知道唐青的企业要在这边上市,而且国内好像还会开放账户流动。他意识到,这次机会要是错过,自己得扇自己几个大耳刮子。    卖房。    由于是唐凯公司的正式员工。    这边允许他开户。    卖了房子的二十九万,全买了唐青的青元科技,事实证明,他的运气来了,当天,他持有的股票就涨幅将近百分之六十,因为均价较高。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里。    涨。    涨。    涨。    在上个月下旬,他持有的青元科技股价已经价值六十五万,翻了一倍多。接着,华夏证券账户互通,虽然首批过来的不多,但也促使价格开始跳。    到今天。    二十九万变成了七十七万。    单车变摩托。    比打工强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