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19章 为了我们所有人的未来(求订阅!)
    财政。    地方上不得不重视。    因为这牵扯到他们有多少钱可以花,和中泱政府不同,中泱是可以印钱的,地方各邦则不能。这就是两者对钱看重程度的根源。    前者抓具体。    后者顾宏观。    因此。    补贴实有必要。    “这样的话,也行。”    坎亲点头。    如此一来,地方上的问题解决了。无非是他们的财政少了些,这一点,坎亲没有再和零辩,最大的钱袋子由零抓着,他说行就行。    少了这些。    也不会影响明年的预算,因为税收一直在增加,光是‘绿洲’溶液,今年就能给缅亚经济特区上缴超过一千亿亚元的税收。    这并不夸张。    十万平方公里的治理,合同价格是一点五万亿,虽然人家只支付了首付款,治理年限是三年,分期给余款,可平均下来,还是会有的。    一千亿。    其中。    至少三百亿会上缴。    加上其他行业的税收增加,财政还是很宽裕的。    “这份文件,你可以拿回去,明天我们会上讨论,争取尽快落实,我的意思,是在下个月一日,这些政策正式开始实施。”    零说道。    “这么快?”坎亲不免惊讶。    新政策。    走完流程,半年都算神速了。    “老样子,先在缅亚经济特区做。”零补充道。    “明白。”    坎亲松了口气。    还好。    不是直接全国实施,不然那就太草率了。以前盘子小,企业少,商品经济不活跃,这类政策快了也就快了,影响不会太大。    现在不同。    越来越大的经济规模,让任何行动,特别是税收政策,应该慎之又慎。    缅亚经济特区一直作为新政策的试验田,自己怎么忘了。    不过。    以缅亚经济特区的经济总量。特别是以进出口贸易而言,等于覆盖了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公司,由此可见区域发展的不平衡。    但也理解。    缅亚银行集团起家于那边,主要出口货物也产于那,治病的话,大多数人会选择去缅亚经济特区,其他邦加起来都比不了。    得。    这个贸易促进政策。    算是和全面推行没多大差别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坎亲走后。    十分钟。    又一个人来到了零的办公室。    苗烨。    缅痶经济发展改革委员会的负责人。    “你先看看这个。”    零拿出一份一模一样的文件,递上去,事出突然,按理说本应该先和苗烨沟通的,但坎亲离得近,明天就要上会,便按远近来。    “是。”    苗烨结果。    细细看了起来。    “您的意思。。”看完,苗烨抬头,他还不知道零要办到什么程度,他所主管的部门权力极大,但存在的意义,也是贯彻零的指示。    想当初。    郎蔡在位。    就把这个摆设一样的部门给零分管。    现在。    各个部委里,它排第一。    “明天上会,下个月一日我希望在缅亚经济特区开始实施,你觉得如何?”零发问,虽然是执行部门,但该给的尊重还是要的。    闻言。    苗烨也是一惊。    太快了。    但零想做,他支持就是,作为华人后裔,以前在缅痶并不太受待见,可零不在乎这个,先是破格提拔为内比都的市长,后又执掌一委。    位高权重。    跟着零。    是他在异国唯一的选择。    “您的目的是提升亚元的国际信用和影响力,这个方式很好,税收补贴也能让各邦不受损失,在缅亚经济特区推行的问题不大。”    苗烨给出结论。    一个补贴。    无非就是钱的问题。    小意思。    “这次找你来,还有另一件事,与之相关,我准备增加商品和项目贷款的覆盖国家,你的任务,是找出合适的国家和限额。”    “包括,但不限于已享受的国度,项目还可以进行分类,通用和专项,比如绿洲,可以进行专门贷款,只允许购买此项商品和服务。”    听完。    苗烨心里苦笑。    别人有了钱。    都是不断的积累。    俗话说。兜里有粮,心里不慌,可您有了钱,就喜欢撒出去,完全不按常理出牌,话说,亚元的国际地位现在应该够了吧。    那么多国家承认为储备货币。    区域影响力也不弱。    对非贷款已经够多,还不满足,真不知道零对亚元的定位是什么,难道是去挑战欧元、美元?这怎么可能,苗烨根本不信。    太疯狂了。    “明白。”    尽管疑惑。    苗烨却一点不迟疑的点着头。    零的目标。    就是他掌管的部门存在的意义,以前零也实行过很多激进的政策,大家都不理解,但是,最后事实证明,是他们的眼光不够远。    零上台以来。    就没出过任何政策失误。    理解要执行。    不理解也要执行。    临走前。    零对苗烨说了一句。    “亚元,作为一种新兴主权货币,根基太浅,如果只是躺在过去的荣耀上吃了睡,很快就会失去活力,所以,必须让它动起来。”    “为了我们所有人的未来。”    最后十个字。    让苗烨浑身都是力量。    我们所有人。    显然。    零不是异想天开,也不是真喜欢撒钱,而是在为了所有人的未来而折腾,即使苗烨依然不理解全部,但他知道,这也是在为自己做事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回去后。    苗烨再次细读文件,发现很多政策都有点‘莫名其妙’,比如规定政府招标必须用亚元,但并未限制对方用来兑换他国货币。    比如。    在以前。    十个亿的机场项目,被华夏公司中标,好,若是兜里有足够的人民币,将会直接用人民币向该公司支付工程款,期间不会使用亚元。    然而。    新规中。    多了一个中间环节。    那就是中标合同中只给亚元,至于拿到亚元的公司找缅央行换人民币,还是直接去华夏央行换人民币,并没有做出任何限制。    理论上。    除了缅痶的国际贸易支付单中,亚元比例增加了,没有任何实际作用。    苗烨无语。    何必多此一举呢?    几乎没有意义的好吧,就像以前是张三向李四交易,现在多了个王五,可王五一点手续费不收,干个左手递右手的事情。    不。    算上补贴。    还亏了。    苗烨理解不了。    算了。    管它呢。    反正也不会有实质性的负面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