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81章 心态都快崩了(求订阅!)
    德国。    杜哈研究所。    办公室。    “吸!”    看完报道。    弗雷德吸了一口凉气。心中震撼莫名,眼神里闪过一丝贪婪,可是,没维持几秒就散了。他心里知道,自己只有围观的份。    替代品计划。    已漏洞百出。    不久。    就会变成一个科学界的笑话。随着上次黑客事件,业内早就对他不信任,但盖子还没揭开,他只能硬着头皮,把戏演下去。    之前。    参加各种会,别人还带着热情。    现在。    热情之下,是一幅远远的态度。骗子,这个标签,已经摆脱不掉,除非打破‘谣言’,真的研发出替代品,但这只是奢望。    这场演出。    他。    弗雷德。    已出局!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京城。    “柴少,下单完成!”    “嗯,很好。”    柴仁挂了电话,上次买了一些,但并不够一年的量,因此,这次还准备买点,不多,就两亿的货,家里的茶园可是不能停。    此外。    果林。    菜园。    也都需要。    今后。    每个月。    缅亚农垦集团都会发来一定调制液,至于一次交付完?不可能。第一,量太大,交付不了。第二,调制液的存储是个问题。    人家明确说。    不易储存。    有保质期。    三个月。    调制液的保质期只有三个月,如果用其特殊的存储设备,能延长到一年,可那个设备也是要钱的,最小的容器,都是百万级。    越大。    越贵。    价格按几何增长,额外支出极高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美国。    葛家庄。    “老爷,下单成功,十亿亚元。”管家向葛忠汇报到。    “好。”    说着。    他也在浏览相关新闻,十亿的调制液,在葛家的计划面前,就一般般罢了,茶园、酒庄、牧场、果园、菜地。。到处需要。    人丁兴旺。    并不会浪费。    再说。    这是两年份的量,虽然卖的是今年份额,可是,并没有规定一定今年交付,可以三年,可以五年,按照顾客的需求来决定。    份额。    只代表放出量,不代表人家一年就那点产量。    十亿亚元。    算下来。    一亿多美元罢了,葛家总资产超过一千六百亿美元,一年在吃上花一亿,还能花。。。根本花不完,因为利息增长比花的多。    安全?    笑话。    别人不知道。    他会不知道?    唐青吃调制液培育的蔬果,已经四年多了,听说天天吃,不仅仅是唐青,还有其家人,甚至,青岩市那菜店都卖了四年多。    怕啥?    唐青不怕死?    不可能。    以唐凯和缅痶那位的关系,肯定比他们知道的多一些,人家自己吃不说,全家人都吃,啥事没有,因此,葛忠根本不担心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新安市。    展会中心。    台下。    人群中。    “嘿嘿!”    “好!”    “又前进一步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坎亲心里乐开了花,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,绿洲半小时售罄,在他的意料之外,剩下的,无论调制液多久售罄,都没关系。    这钱。    反正挣定了。    啧啧!    只是,兴奋之余,一抹苦涩,挥之不去,那就是他今年的任务--让缅痶踏入万亿美元俱乐部,这是一个让他天天头疼的目标。    “坎亲先生,恭喜。”    一旁。    泰国使官开口。    羡慕。    几乎是写在脸上。一天的销售额,估计要超过泰国全年的gdp,看得他眼睛都绿了,辛苦一年,不及人家一天,谁受得了?    即使只有这一天。    可是。    超越泰国是事实。    前年。    泰国被赶超。    去年。    差距再拉开。    今年呢?    就算保持原样,也压泰国一头,曾经来这边,还有优越感:看,咱曼谷多大,多‘现代化’,多赚钱,每年接待多少游客。    如今。    优越感完全消失。论规模缅痶没有一座城市比得上曼谷,可是,若论现代化,曼谷比不上新安市,未来,新安市还会扩张。    那时。    又是一场碾压。    苍天!    要不要这么偏心,咱心态都快崩了。    “谢谢!”    坎亲笑道。    无论对方真心还是假意,话咱接了,眼睛看向投影,一道道订单闪过,数字不断增加,哪些企业,普遍都是上亿亚元的订单。    三百亿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五百亿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八百亿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五分钟后,已经突破一千亿,论势头,没有绿洲强,但也不错,坎亲满足了,毕竟,调制液不像绿洲那样,有大量国家客户。    不过。    相比国家客户,企业客户最大的优点就是---回款快。    “五亿的单,大手笔。”    “哇!”    “十亿!”    “好有钱。”    “当然,人家是世界最大的奶粉厂,估计是用来种牧草,反正最后都是家长买单,去年那批调制液,听说能大幅提高奶粉品质。”    “可怜的家长。”    “嗯嗯!”    “喔!又一个十亿!”    “这家酒庄,看来也是下了血本,要不是调制液,估计,再过十年,红酒直接会成为历史,什么拉菲,饮料价格都卖不掉。”    “救命稻草,肯定要抓住。”    “求生欲。”    “对。”    “不知道,会不会重返荣耀。”    “应该可以,红酒,已经是一种文化,果酒虽然好,但底蕴差,如果是同等品质,相信一定会再受欢迎,成为主流酒类。”    “果酒,是给自己找了个对手。”    “这可不对。”    “果酒一年才能赚多少钱,几十亿罢了,卖调制液,一年至少是这个数字的十倍,更多人用,比果酒带来的利润大不知多少。”    “总之。”    “人家赚大了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边看投影。    人们一边讨论。调制液的出现,已经开始对全球食品行业产生影响,那种堪称‘玄奇’的口味改变,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。    吃的。    喝的。    用的。    只要和人们味蕾、嗅觉相关,都可能产生品质突破,香水,化妆品等和植物提取有关的奢侈企业,都开始意识到这个大势。    不可逆的大势。    于是。    “五十亿,我靠,欧莱雅买这么多?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“香奈儿十五亿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“联合利华二十亿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即使有的企业卖的是纯化学提取物,但为了让外界觉得,我们和纯天然距离也不远,都买了一些,不然,如何宣扬天然提取?    因此。    他们有充足的理由购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