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
“可惜了?” “是啊,香囊的料子倒是不错,但刺绣之人手艺拙劣……不是绣娘所作,可能是某个女子绣好送给心爱之人的信物吧!且这颜色并不适合用于这处,真是暴殄天物……” 蓦然听年龄还小的妹妹说出‘心爱之人’,言淡觉得有些怪异。 但平日里言浅便是成熟稳重的模样,这感觉不过心头略过,便又被抛到了脑后。 她诚挚地感谢,并给出一两银子让言浅可以再去买些绣线,博得了妹子一笑。 只歇了一会,便又踏着夜色而出,把证物送回了奉公门。 第92章 顺藤摸瓜.异花案 次日早晨,言淡独自来到雅南绣庄前。 这儿不愧是京城最大的绣庄,人气高得不得了。 门口宾客络绎不绝,一波接一波的涌进绣庄内,叫言淡今日才懂得了什么叫做客似云来。 不仅门口有巨幅的绣样展示,其针法精妙,美轮美奂,看得人瞠目结舌。 再往深处望去,各种绣线按颜色整齐排列,就连不同型号的针也按区域划分…… 言淡身着奉公门的捕快服,刚走到门口处,便有人迎了上来。 “可是言淡言捕快?” 被猛然道破姓名,言淡差点没控制住表情。 我在京城有名到了这种地步? 也许是看出了她的疑惑,迎接的侍女解释道:“我们公子在奉公门任职,所以家中许多人都对奉公门有所了解。”她指了指门口镶着金边的招牌,“这绣庄的名字便是大小姐和公子所取。” 雅南。 姜南? “姜捕头?” 侍女见言淡终于猜到了,颔首称是,“不知言捕快来雅南绣庄,可是要挑绣线或是布料?” “不是。”言淡带着侍女走到绣线的区域,仔细打量一番,这才在一众绿色中看到了和香囊上有八分相似的颜色。 她又看了许久,才问道:“这个绣线……” “言捕快真是好眼光,这种绣线是我们绣庄独有的。” “购置这种绣线的人多么?” 侍女轻声一笑,“不多。”她上前一步,取下展示的绣线,给言淡近处看,“由于这染料十分难得,所以每年这种颜色的绣线产出很少,几乎只有内行人知晓,再加上价格昂贵了些,识货的人少,卖的便不多。” “这些年绣线卖给了哪些人,你们这里可有记录?” “当然有,这边的绣线都只用于展示。如果要购置绣线需提前预定,因此客人都在咱们这里留下了姓名住址,到货后我们会写好帖子告知取货的时间。” 事情十分顺利。 言淡取到名单后,立刻便翻看起来。 近十年的购置名单,虽因绣线昂贵,购置的人不多,但也有几十号人。 言淡一个个看过去,在预定人里却没有发现邱凤、潘馨儿……等受害者的名字,连相同姓氏都没有。 却意外看到胡虎曾在五年前预定过绣线,翻过几页,后边取货的状态却写得是代取,取货人名为潘馨儿。 潘馨儿……第二批受害人其中之一。 他们早在五年前便已经相识。 胡虎预定时付了全款,取货便不用再补,难道这绣线便是他特地送给潘馨儿的么? 再看胡虎预定时写的地址。 霖庆街,迁萝巷,孙家。 孙…… 言淡立刻联想到了,第一批受害者里的孙擎。 通知取货的帖子按理来说应该是送到了孙家才对,为何却是潘馨儿取货呢? 看来今日还得再跑几个地方才行。 第一个要去的地方便是霖庆街迁萝巷。 雅南绣庄在城南,而霖庆街在城西,离得倒不算是太远,算起来也并不近,寻常人也要走半个多时辰。 内城不能骑马,言淡出门前便没有申请带马,如今查起案来也只能靠脚走。 这也是奉公门捕快们办案的日常状态,当了这么久的捕快,言淡觉着自己的脚皮都厚实了不少。 好在今日天气不错,再加上进奉公门以来言淡时常坚持跑步。 轻功虽没练成,但脚程变快了不少,因此两刻多便到了霖庆街。 霖庆街是个小型的居民区,在京城内属于中等水平,住得多是富商,其中也不乏还未站稳脚跟的小京官,属于低层跃向高层的过度阶段。 言淡到了地头,并未直接先去找孙家,而是先敲响了附近人家的家门…… 小姑娘穿着捕快服,人长得俊俏说话也和气,很容易便打消了众人的疑虑,顺利问到了不少。 孙老太爷还活着,下头二子三女,皆成婚生子。其余子女均已自立门户,孙老太爷选择和长女住在一起。 长女名孙淼,头脑不错,但无心读书,考取了举人后便放弃了科考,一心经商,后和另一位商人联姻,生下了一子一女。 她和丈夫的主要产业都不在京城,因此经常不回家,对子女也少有看顾。 长女所出的孩子,男孩名为孙擎,女孩名为孙佑。 孙擎早已成家,考到了秀才便止步不前,很是让孙淼失望。 前几个月听说捐了个外放的小官,已和妻子一起出发上任。 孙佑几年前大病一场,之后便一直缠绵病榻。 她在家中留到了二十多岁,去年仓促成婚,嫁得有些远,出嫁不满半年便香消玉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