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林书 - 历史小说 - 别人破案我直接看答案在线阅读 - 第206章

第206章

    候了一会,直到远处出现个大大的推车,边上还挂着线绳穿着的空竹筒,随着推车的前行,竹筒晃晃荡荡撞击出清脆的响声。

    “田姑娘!你可算来了。”言淡走上前去,见这姑娘身躯瘦弱,推着车有些吃力,干脆走在侧旁搭了把手。

    推车的姑娘姓田,几月前到了这边街道上卖饮子。

    言淡受郑静安的影响,经常喝这田姑娘做的饮子,自己也来过几回,算是和这姑娘混了个脸熟。

    田姑娘如今只二十出头的年纪,今日见着眼下泛着淡淡青色,气色也有些略差。

    她看有‘熟客’帮忙,愁苦的面容终于露出些笑意,感激道:“谢言捕快……今日来迟了些,让你久等了。”

    “无妨,见你面色不好,可是出了什么事?”言淡随口问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并未遇见什么,只是帮工的丫头有事归家了,所以这两日稍微忙了些许。”

    田姑娘一个人照看铺子,因生意越来越好,每日准备的饮子也越来越多,于是便请了个帮工。

    那帮工手脚麻利,分担了许多活计,如今突然有事离开,也难怪田姑娘不适应。

    两人合力将车子推到指定的地点,田姑娘略微整理片刻,便问,“言捕快今日想喝什么?”她指了指装饮子的木质小桶,“今日做了莲房饮,葛花饮和香茅饮,正适合这个时节喝。”

    莲房饮之前试过,其中有滋补的药材,太过上火,言淡也喝不惯那个味道。

    其他两种也是味道略涩,远没有夏日的饮子好入口。

    想着想着,言淡面色犹豫起来。

    田姑娘打量她的神色不好,回想其平日爱喝的那几种饮子,大约知晓了她的口味,又填补了一句,“不过,昨日阳光大好,略有些热,所以我多准备了些乌梅饮,可祛热燥。只是并非此时节的饮子,不知言捕快你能否接受?”

    “当然可以。”言淡便是爱这种酸酸甜甜的饮子,因此很快便答应道:“我就要这乌梅饮。”

    她想起昨日郑静安和于乐双也抱怨了天气,给她们二人也买些。

    既然多买了,同样作为朋友,罗声的也少不了。

    伏捕头前几日也请自己吃了饭,给他买了,那两个一等得同时准备上。

    再加上自己。

    “我要七筒乌梅饮。”

    “七筒?”田姑娘略有些惊讶,因如今提倡顺应天时,不符合时节的饮子很少有人购买,哪怕天气与寻常时候不同。

    所以乌梅饮她准备的不算多,七筒已差不多刚好包圆了她准备的分量。

    她惊讶过后,也未多问,用竹筒装好言淡要的饮子,递给了她。

    言淡付了饮子的银钱和竹筒的押金,小心翼翼提着东西走到了奉公门内。

    先去了一趟捕头所在的小院,伏捕头一般来得很早,言淡果然在院子中找到了他。

    伏清合恰好也觉着虽已入秋,但这两日着实燥热,因此收到了乌梅饮对言淡赞了几句。

    言淡刚准备离开,却被叫住。

    便见着伏清合返回院子中,拿出个黑漆的食盒,“恰好你来了,顺便将这盒子带过去……这几日大家查案辛苦了,特地让家中准备了糕点,言捕快拿去分给他们试试,看看合不合胃口。”

    原本言淡还在犹豫要不要接,见他说分给同僚,便没了顾虑,恭敬接过了食盒。

    “谢伏捕头。”

    “无妨。”

    言淡拱了拱手,告退后,向前边走去。

    走到捕房外,她打开盖子一看,里边瓷盘上齐齐整整放着切成块状的暖色糕点,截面光亮色泽透明,冒着淡淡香气。

    酸枣糕。

    是自己喜欢的糕点!

    她将食盒放在桌上,忍不住先尝了一口,咂摸着嘴里又酸又甜的味道,才对着众人招呼道:“伏捕头送给大家吃的糕点,快来尝尝!”

    第222章 嫁祸.捕头之死

    肖一衡终于办完了手上的案子,看了看时间还早,正当下值的时间。

    正准备离开奉公门回到住处,谁知刚踏出属于捕头的小院,朝前只走了一小段,便听见了前边捕房一片嘈杂。

    “言捕快你又破大案!”

    “今年年底的考评应当很是不错啊,成为一等捕快指日可待啊!”

    “这不得好好庆祝一下。”

    似乎有人吵着要那位‘言捕快’请客,然后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。

    害怕和一群人撞上,肖捕头脚步微停,返身朝侧门的方向走去。

    那边除了采买的人和送货的商家会出入,平日里时常无人,是肖一衡喜爱的清静之地。

    他熟练从侧门而出,除了远远见着那位伏捕头打了个招呼,其他人均未见到。

    熬了几日,即使是铁打的身子也该疲累了,更何况只是个普通的血肉之躯。

    肖一衡随意在路边买了个炊饼,在路上吃完了,回到住处倒头就睡。

    他来自徽州,是奉公门中唯二不是京城人士的捕头。

    另一个是包捕头,来自南州,但他在京城打拼多年,早已挣了自己的房子。

    因此这片属于捕头住宅的片区只住了他一人,毫无嘈杂之音。

    肖一衡在属于自己的地盘格外放松,很快便进入了梦乡。

    也许是离家太久,思乡之情难以遏制。

    他梦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,冬日苦寒,百姓多冻死,后有赈灾的捕快送衣送粮,自那时起肖一衡便决心要成为这样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