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3
    道这二人的娘家,多得宫外耿家的照顾。    在后宫里的嫔妃,身边需要亲信。    人嘛,都有打盹儿的时候。一个不留神,谁知道,谁又起了什么坏心思?    人无伤虎意,虎还有害人心呢。    隔了肚皮,都是一个拿不准的。    “秋兰、秋菊,我是信了你二人的。”    玉荣伸了手,还是抚了抚小腹。    这会子,屋中就是主仆三人。    玉荣又说道:“你们在我身边侍候的,想是也知道了,我的月信迟了。”    秋兰、秋菊二人听了此话,都是露出了惊喜的神色。    没人是傻子。    玉荣的话,暗示的够明显。    “小主,奴婢瞧着,您定然是怀上了龙胎。”    秋兰说这话时,欢喜之色,溢于言表。    “小主,这是天大的喜事儿。”    秋菊赶紧的,也是表了态度。    玉荣轻轻点点头。    她说道:“到底要太医请了平安脉,才做得准儿。”    不过,玉荣心头更清楚,这一胎,已经怀上了。    玉荣知道的,原身这一胎怀的,还是一位小皇子。    不过,没能养大,夭折了。    原由?    玉荣看过的中,原身会因为这一个儿子的夭折,为了复仇,干了很多的事情。    当然,这也是原身在中,会倒台的起因。    后宫嘛,自然是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。    第3章    次日。    午时,玉荣随了大流,也是给皇帝送了补身的汤品。    这等事情,不是玉荣一个人如此做了。    从皇后、惠妃、贤妃、丽嫔,这上头一个个的后妃都做过了。玉荣就是随了大流。    在玉荣后面,其它位份比她低的,也是一一送了补汤到乾清宫。    毕竟,人人都做的事情,哪一个没这般做?    甚是显眼儿。    关心皇帝?    岂能落于人后。    让玉荣惊讶的是,这一日的晌午后,她小憩醒来。    秋兰禀了话,道:“小主,奴婢刚得了乾清宫李公公差人送来的口信儿。今个儿,圣上要来永寿宫用晚膳。”    永寿宫目前嘛,就住了玉荣一个嫔妃。    乾清宫的李公公,那是皇帝的贴身大伴,这一位差人传话,肯定错不了。    这意味着,皇帝今晚乐意光临了玉荣的寝宫。    “恭喜小主。”    秋菊也是笑着恭维了话。    玉荣笑了,说道:“这是喜讯儿。”    玉荣笑过后,收敛了笑容,正紧的吩咐了话,说道:“秋兰,记得跟御膳房传了话,无论如何得让御膳房拿出了真功夫,要让圣上的晚膳,用得十分的舒心。”    “奴婢一定去叮嘱了。”    秋兰应下话。    “加一道鱼羹。”    玉荣又吩咐了一句。    “小主英明。”    秋兰赞了一句,回道:“奴婢明白,定然不会漏了这一道鱼羹。”    要一道鱼羹?    只要不傻了,都明白用意。    秋兰、秋菊二人,自然也是听懂了自家婕妤小主的用意。    这是要曝光了怀上龙胎的消息,更是要在圣上面前,过了明路。    正统,是当今皇帝的年号。    正统帝司马显,今年二十岁整,比玉荣的年岁,年长了两岁。    二人的生辰,倒是临得近。    正统帝是二月初二,生于龙抬头。    玉荣则是晚了两天,生于二月初四日。    大魏朝,正统帝在太宗皇帝的诸子中,排序九。同时,亦是太宗皇帝的嫡次子。    至于太宗的嫡长子,是一位已经过逝的废太子。    皇位之争?哪朝哪代,在皇家中,肯定都是免不了的。    正统帝能上位,自然也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波折。    乾清宫。    正统帝司马显搁了笔。    御桌上,那厚厚的折子,在此时,都搁在了已经批阅后的一边。    至于未曾批阅的?    暂时还没有呈上来新的奏章。    如此,正统帝也能歇一歇。    他搁了笔,只是歇一歇。    身边侍候的大伴李公公,就是颇得眼色。    那是跟奉茶的大宫女使了一个眼色。    这会子,自然有大宫女得了信儿,去御书房旁边的茶房处,那是立刻给皇帝呈上来今年的新贡茶。    “圣上,您用盏茶。”    李公公劝了话。    正统帝没拒绝。    对于呈上来的贡茶,那是端了起来,小饮了一口。    这会子,他在脑中想了一些事情。    尔后,又是搁下茶盏,闭上了眼睛。    正统帝似乎在养神,坐于龙椅上,就是随口问了一句。    “国舅那边可递了消息?”    正统帝一句问话,看似乎随意,可李公公知道的,里面不简单。    当然,正统帝话中的国舅爷,可不指了皇太后的兄弟。    正统帝称呼了皇太后的兄弟时,一直用的是承恩公,而不会是武国舅。    至于正统帝口中的国舅爷,那是指了慕容国舅。    原由?    那很简单的。    太宗皇帝有两任皇后。    元后慕容氏,生有两个嫡子。    一个是太宗的废太子,另一个就是正统帝。    至于现在的皇太后娘娘,那是继后出身,膝下没有生育皇子皇女。    “回圣上,国舅爷那边没信儿。”    李公公说话时,不自觉的背是弯下了一二分,他的态度更是恭谨。    这一答案,显然不让正统帝满意。    他睁开了眼睛,眸子里的目光,带上了两分冷意。    可最终,他还是没有说什么难听的话。    “朕知道了。”    他给了这么一句话。    李公公不多语,就是躬身立旁边。    貌似还是装了忠心耿耿的模样,就是等着皇帝的示意。    可皇帝接下来,没开口吩咐什么。    这一件小事儿,貌似就这么过去?    可李公公知道的,没那么简单。    慕容国舅啊,在朝堂上不一般。    太宗当年非常器重这一个小舅子,多是提拔重用,多给锻炼,让慕容国舅上位之后,那是根基稳的扎实。    正统帝登基了,却是年少上位。    这些太宗留下来的老臣子们,让正统帝用着,总那么不得劲儿。    可慕容国舅嘛?    眼下瞧着,忠心归忠心,却也不是一味的支持了皇帝外甥。    正统帝眼中的忠心?    慕容国舅眼中的忠心?    这二者貌似啊,并不是总那么一致的。    正统帝在此刻,那是端起了御案上的茶盏,那是有一种摔了的冲动。    不过,他乃帝王,自然喜怒不行于色。    所以,他是让自己冷静。    只是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