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7章 廊余县的潜力(求订阅!)
    走下台阶。    米昊看见两人,便问:“你们怎么回去?”    “有公交车。”段怡说。    “远吗?”    “不远,十五分钟就到了。”见女儿看向自己,段怡的母亲说道,打量了一下米昊,人长得还行,就是年纪好像不太想称。    看到段母的眼神。    米昊是过来人。    立马明白了,自己母亲现在出门看女孩也是这眼神。    理解。    女儿到了适婚年龄。    母亲看谁都会和‘理想女婿’对比一下。    她也不例外。    上学的时候严防早恋,到年纪就催着结婚,把一堆还不明白婚姻是什么,也没有完全懂得什么叫爱情的小年轻推向柴米油盐。    也是没办法。    “坐我们公司的车吧。”米昊邀请道。    “好啊。”    段怡也是大方之人。    直接答应了。    跟着上了接米昊的车,不是什么国际大牌,但段怡知道,是缅痶的汽车品牌,因为缅痶满街跑的都是这品牌,很少有其他牌子。    外形不比那些高端车差。    内饰也很不错。    “公司给你配的?”    “不是,公用的,主要日常出行和接待贵宾。”    唐凯的建筑公司不铺张,但也不算节省,估计是考虑到项目都从零这里拿,赚的亚元很多也都花了回去,买了不少缅亚系企业的东西。    车。    就是其中一项。    买车。    只要是缅亚系公司有的,就绝不买别的品牌。事实上,用久了,米昊发现质量是真心不错,虽然价格不算便宜,可用得放心。    “真好。”    段怡笑了笑。    段母报了个地址。    “巧了,距离我们那还挺近的,就隔着两条街。”司机道。    不到十分钟。    车子就开到了目的地。    这是一处商业街。    “谢谢。”    “不客气。”    段怡和母亲下车后,朝米昊挥手告别。    车子走后。    段怡的母亲连忙追问:“他谁啊?”    “火车上认识的,坐我旁边。”    “干什么的?”    “来这边工作。”    “什么公司?”    “妈!你这是查户口呢?”段怡无奈道。    “快说。”    “人家的女儿都上小学了,去年从华夏来这边,现在在这边当一个项目经理,要修印度的那个什么新城。”段怡简单介绍了一下。    “那可是大项目,什么公司能拿下来?”    段怡的母亲哪会不知道对面的那个超大工程,现在到处都在传,听说招标是缅亚银行集团负责,一般人根本碰不到这块蛋糕。    多少建筑公司盯着。    华夏。    印度。    缅痶。    西方国家。    东南亚各国都有公司来。    除了建筑。    一个城市所需要的还有无数配套,园林绿化,装饰装修,自来水,火电站,通讯,家具五金。。。带动的是一大片上下游产业。    可谓热闹。    “唐凯的建筑公司,名字有点长,没记住。”    段怡摇头。    “他的公司的话,的确有能力在这里面拿下项目。”来这边这么久,一步步见证了唐凯的发家史,缅痶华商中的领袖级人物。    非常不简单。    最不简单的还是唐青。    那个在华夏拥有和唐凯在缅痶同样地位的少年。    一家人都太会做生意。    “还有多远?”    “没多远,就前面一点,我们住的地方在店铺三楼。”这个商业街是商住楼,下面做生意,上面住人,就是都不太高的楼层。    异域风味十足。    不少店铺前都挂着红灯笼,一看就是华人铺面。    “好多印度人。”    “当然。”    华人。    印度人。    当地人。    在这里几乎是三分天下。    这个三分。    不是人数。    而仅仅是这个商业街,毕竟地处边陲,本地人多,又挨着印度,过来的人也多,华人只占不到百分之三,但都做着不算小的生意。    段怡父母家的店是做中餐的。    兼做夜市。    此刻的商业街异常热闹,尽管十点了,可也不算冷清,一般入夜那会儿才是最热闹的。    “这里的房子很贵吧。”    “对,一般买不到,这里多是旧城补偿房,几乎都是补偿给原来旧县城的居民的,而原址县城正在拆迁修新,倒是可以考虑入手。”    “入手?你们要买?”    “有这个想法。”    段母亲点头道。    廊余县地处边陲,是印度和缅痶现在最大的贸易县,未来潜力很大,都是生意人,也想着投资一下,何况印度新城就在对面。    若是印方大力发展那座城。    未来升值空间很大。    她还有另一个考虑。    以前。    华夏人去印度,得坐飞机和船,想要体验印度风情,又怕治安不好,此刻,廊余县就会出现在他们眼前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旅游点。    “这样的店铺得多少钱?”段怡随手指了一个临界店铺,两层的,面积不小。    “三百万左右。”    “三百万?人民币?”    段怡咂舌。    除了交学费前,从小兜里就没超过三千块,两百万,这可不是小数目。    “嗯。”    实话。    段母倒觉得还行。    一分钱一分货。    这里若是真的发展起来,也不算太贵。至于是否一定会发展起来,只能说是较大概率时间,不然,都确定了,哪轮得到他们买。    印度那边土豪也多。    旧城拆迁的那些民居,正在建,很多就被印度人整个小区买了。    也就商铺贵一点。    可也卖了一大半,也就这几天,他们得赶快定下来,不然被人抢先,那就闹心了,也多亏这边对印度‘买房团’有限制。    否则。    早都被他们包圆了。    她可不敢小瞧印度人。    人家一般人穷,可那些地主阶层可是有钱的。    “我们家有那么多钱?”    “需要贷款一些。”    “国内给贷?”    “这边贷啊,我们准备把这些年赚的钱拿出来一大半,凑首付,剩下的向缅亚银行贷款,我咨询过,我们在缅经商五年,信用够了。”    “可以办理大额无抵押个人贷款,但仅限于购买非缅亚经济特区以外的不动产,且经营性购买的不动产三年内不允许流入交易市场。”    段母觉得这边对华人还是挺友好的。    不跑不送。    就能办下来。    “虽然这边贷款比国内容易,但附加条款也不少,可只要是正常经营和消费行为,比国内还是宽松许多。”    对于经济类犯罪。    这边的预防方式和华夏是有差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