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0章 白赚(求订阅!)
    县城不大。    异国风情却是浓郁。    道路边。    绿树成荫。    有的还开着花,段怡的照相机就没停下来过。到了一个十字路口,红灯,左右向的道路没有来车,可所有电动车都老实停着。    无一逾越。    段怡已经知道。    这边对闯红灯的罚款可是不轻。    一路上。    道路两旁全是监控,不仅仅是十字路口,大路中间也是无死角监控,压线一下没事,一旦横穿马路,立马会被摄像头拍下来。    每个车都有车牌。    罚单会立即产生,以短信形式发给车主。    代价很大。    一次罚五十。    接下来三天不准骑。    非常不讲道理,但效果显著,大家都在正轨上行驶。光靠宣传,这种行为是很难杜绝,也就事关利益,人们才会开始衡量。    ---到底要不要抢那么几十秒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“我们所在的是新城,原先是一片农田和散落的聚居地,一年半前才开始动工,今年三月装修完成,把旧县城的人全都迁移了过来。”    “很多景点都在旧城中。”    “就是那里。”    来到一条街道。    电动车停了下来,表妹指着一个方向介绍道。    段怡一看,只见这条街道就像是楚河汉界一样,把新旧县城分得明明白白,新城这边建筑崭新,旧城是被围起来的巨大工地。    塔吊。    机械。    工程车辆。    叮呤咣啷。    十分热闹。    “今年四月份,旧城拆迁才开始,除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,整个旧县城被夷为平地,看这样子清理得差不多了,已经在挖渠基。”    “渠基?”    “一种缩略叫法,就是建筑基础和各类管辖铺设渠。”表妹解释道。    “哦。”段怡点头。    “旧城现在整体施工,被封闭了,我们进不去,应该也没什么看的,听说还要对大部分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进行全面翻修。”    看了会儿。    电动车沿着这个断路走到头。    “这些都是公司驻地和办事处,现代化设计,漂亮吧。”此刻,太阳早就高悬,玻璃幕墙在阳光下,颇有那么一番到了创业小镇的感觉。    看着这一切。    段怡不断点头。    不错。    真不错。    每天在这样的办公环境,心情都会好些。    “这县真有钱。”    “不,他们几乎没花什么钱,还赚了。”    “啊?”    “这个新县城,是县里和省里出钱共同修的,没有土地成本,又是大规模修建,花费相对较低,而旧城现在修的几乎是可出售房产。”    “这部分赚的,就进了政府的腰包,很多印度人跑过来购置房产,一买就是几套,要不是有限制,这早就被卖的一套不剩了。”    “为什么?”    “环境,治安,教育,医疗,以前两边差不多,现在就差很多了,不少印度人还把这边当做休假的地方,种种原因,现在很抢手。”    “而属于印度的份额,已经没了。”    “由于商品房和商铺价格高,最后,这座新县城,政府不但没亏钱,还赚了不少,具体多少我不清楚,但这座县城,白赚是肯定的。”    段怡:“。。。”    还真会做生意。    平白多了一座新县城。    临近中午。    两人来到了边境。    “这就是印缅边境。”    此刻。    段怡已经完全有种到了印度的感觉,只见道路两旁来往着大量的印度人,其他人都变成了极少数,远处高塔十分的显眼。    “那是边境。”    “这些人多是来治病的,比以前更多了。”    “印度不是通过转录原液的上市吗?”    “是通过了,可治疗点暂时就两处,新德里和孟买,而且每天接待能力有限,印度靠近这边的几个邦,几乎都是来这边治疗。”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段怡点头。    印度的交通。    加上城市负荷。    若都过去,也是个大问题。    “段姐,我知道个好吃的印度餐馆,要不尝尝?”    “行啊。”    来都来了。    当然要吃吃印度菜,而且这里距离印度不到一公里,就当是过去了。    “好嘞。”    就在这时。    一溜豪华车队从边境过来。    “来了。”    表妹忽然来了一句。    段怡疑惑道:“什么来了?”    “印度那边的高层,为这个项目的。听新闻说,今天是举行整体签约仪式的日子,明天开始,整个城建项目就要正式开始施工阶段。”    停在路边。    两人看着一排十几辆大小印度牌的车子驶过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车上。    伦达看着窗外,眼神中闪动着光芒,一个月前,在内比都他和零签下了协议,一个月后的今天,项目正式进入预备施工阶段。    快。    就一个字。    仿佛被赶着一样,真的是不逼一下自己,就不知道潜力有多大。    很难想象。    一个月就能完成了这么大的项目前期工作。    正式进入施工环节。    他有点迫不及待了。    想看看经过一个月规划和讨论,并让他们很满意的方案,如何成为现实。    廊余县。    他还是第一次来。    作为副总统,可不能随便去别的国家,不过,一旁的邦首脑杜特倒不是第一次来,给伦达介绍着:“穿过这条道,远处就是廊余县城。”    “这是新县城,旧县还在建设。”    “每天都这么多人吗?”    看着窗外不断过来的印度人,伦达问。    “是的,新德里和孟买太远,交通不便,路途花费是很多人都承担不起的。”这就是印度穷人的现状,要不是医疗贷款通过。    很多人连路费都没有。    “我们做得不够好啊。”伦达叹气道。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杜特还能说什么。    要怪。    就只能怪现有的制度。    各邦权大。    政府没有地,修条路都难,想办事,根本办不下去。也就在这个偏远一点的邦,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,就算最后做好了,也不知道能不能在别的邦推行。    就算他是邦首脑。    也觉得很受掣肘。    麻烦。    不干事。    怎么都简单。    想干事。    就是一堆阻碍。    “这未来整座廊余县城,可以说是我们印度人盖起来的。”说到这,杜特很是无奈,印度贫富差距大,有钱的人贼有钱。    没钱的人上无片瓦。    现在还使劲往邻国添砖加瓦。    他不郁闷才怪。    “人家有什么,我们差什么,能学就学,直接学不了就间接学,这个城市试点,我们不能再弄成泥潭,不然,我们无法和印度的未来交代。”    伦达坚定道。    “是。”    差在哪里?    杜特当然知道。    环境。    治安。    教育。    医疗。    产业。    很多很多。    而这次的城市项目,零那边就这些一个个问题,都拿出了解决方案,只要执行,在不改变当地法律的基础上,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