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1章 谁叫你咸鱼的(求订阅!)
    十几分钟后。    县府大楼。    门前站了一排人,附近也是戒备森严。    “坎亲副首,他们还有一条街就到了。”省一把手上前汇报。    “嗯。”    坎亲微微点头。    他已经恭候多时,一早就坐飞机过来,廊余县,坎亲也是第一次来,一个边陲小县,以前还轮不到他去重视,现在不一样了。    县城对面。    牵扯到零的重要项目。    未来会是对印的商品出口大门,位置优越。    伦达亲临。    也得同等位置的他来接待。    “坎亲先生,你好。”伦达下车看见坎亲,立即加快了脚步,上去握了个手,这可不是以前的穷邻居了,而是一个强邻。    唯一让伦达自信的是。    印度的军事力量很强。    缅痶?    好像自甘咸鱼。    美国上门卖武器,人家死活不买,还弄出了不少风雨。    挺好。    一个‘爱好和平’,且不和美国对付的邻居,对印度来说是一件好事,美国的大腿,要是多一个人抱,对印度可不是件好消息。    寒暄没什么营养。    都是些公式化的套话。    介绍双方人员,挨个握手,花了几分钟,终于整完。    “请。”    “好。”    正是中午。    双方人员坐下了喝了几杯。    聊聊天。    伦达不会缅语,坎亲不会印度语,但两人都会英语,交流起来没什么障碍!    下午。    一行人来到了县医院。    这是伦达来这边唯一的参观项目,也是伦达提出的,想要自己看看,也给带来的媒体看看,一个缅痶边境县城医院的模样。    重要人物到来。    医院领导小心接待着。    看着来往治病的一张张脸,伦达也是心情复杂,这些人,若是以前,只有在家等死,距离远的,甚至回归恒河的机会都没有。    如今。    多了一条活路。    脸上也多了一些希望。    看到伦达。    很多印度人认了出来,旁边的杜特也十分显眼。    人群热闹起来。    “你们好。”    “听医生的话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伦达朝他们挥手,这一刻,他感觉上下极力推动的医疗贷款,是有意义的,尽管损害了不少既得利益,甚至印度因此增加负债。    可却办成了事。    实事。    “每天都这么多人?”    看着人群,伦达问。    “是的,印度的医疗贷款立法通过后,来这边的人更多,医院已经满负荷运转。”院长从旁介绍道,他们现在属于幸福的烦恼。    挣钱多了。    可累啊。    要不是几班倒,真的忙不过来。    “若是那边建好,这边压力会小一些。”坎亲补充。    按照约定。    对面的城市也会使用这边的医疗技术和设备,也是如此,让整个城市项目多了足足三十五亿的预算,这仅仅是采购医疗设备的钱。    印度一看。    心一横,咬着牙同意了。    债多了不愁。    要做。    就做齐活。    于是。    本次的城市项目直接超过了三百亿亚元。    里面很多都是商品房,和廊余县一样,一个个社区类型,到时候卖卖看。若卖得好,就把现在边境对面的小镇也拆了,给他们搬家,建新。    以此形成良性循环。    到时候。    估计不用向缅痶贷款,就能完成接下来一系列推广和扩大。    现在。    就差一个翘板,他们想要撬动这块巨石。    。。。    下午三点半。    县大会堂。    各方齐至。    省、县各相关部门,缅亚银行相关部门,参观完医院的伦达一行人,就足足两百多号,加上各个中标的大小公司代表,来了近千号人。    不可谓不壮观。    米昊就在台下。    张望着。    整个项目并不是施工单位直接和印度代表签,而是缅亚银行集团作为中间方,这样一来,就不需要各个公司老总亲自过来。    中标后。    各方就在新安市和缅亚银行集团签了合同,印方现在只需要认同这个协议。    否则。    唐凯的公司不可能就派一个项目经理来。    “各位,这次项目的意义,对两国政府,还是两国百姓,都具有重大的意义,印度的快速决策,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一心为民的心。”    坎亲第一个发言。    捧了一番。    事实证明,这种不要钱,又能让人高兴的话,多说点总没错。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“今后,希望各位按照合同,按照设计,按照工期,保质保量地完成这座新城的建设,给当地带去繁荣,带去不一样的未来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一番激励的话后。    签约开始。    各大建筑和设备公司喜笑颜开,之前是中标,但却没有印方签字,还不能完全放心,现在好了,签约完,项目正式落到各个公司头上。    钱啊!    缅亚银行的项目。    很多都是老相识。    虽然要求严格,可给钱也是相当爽快,做得很舒心,而且由于缅痶特色商品贸易积累的外汇储备,他们赚的钱随时可以兑回本国。    很方便。    而且快。    拿到缅亚银行集团的项目,几乎是稳赚不赔。    得知零只是试点。    所以。    很多公司都准备当做标杆来做,期待在下一次这类项目中,拿下更多,更大,或者和今天同样的项目份额,这种项目,微利也做得。    一百多份文件。    一式三份。    每份一到三个签名,还得盖章。    实话。    一般人得手疼。    但伦达是什么人,专门签字的手,这场面一点不惧。合同内容审核,签字,盖章,第二次审核,如流水线般,台上一群人忙得不行。    最后。    足足花了将近三个小时才签完。    台下没有不耐烦的。    均笑得很开心。    不过。    有些人就笑得不那么开心的。    那就是一些印度的建筑公司。    印度公司拿到的项目份额也才六分之一还差点,这还是印方极力争取,费了无数脑子和保证,才拿下来的,不然份额可能更少。    然而。    就算是一直在争取的杜特也觉得找不到理由争取更多了。    速度快。    质量好。    成本低。    三大因素,决定了印度公司在大型项目上的份额占比,看完各个印度公司的报价,还行,比华夏还低一点,可一看工期。    天啊。    杜特捂着脑袋。    差点直接甩那些找上门来的印度建筑公司的人脸上。    活该。    谁叫你咸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