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7章 假的,都是假的(求订阅!)
    三楼。    一个巨大的展柜前。    咔!    咔!    咔!    闪光灯,让这里变得像是一线明星发布会,然而,在场没有人觉得,一线明星比眼前这玩意儿有吸引力,因为,它是黄金做的。    ---    品名:黄金甲。    高度:九点九米。    重量:八点八吨。    材质:纯金。    ---    在场的观众,都觉得博物馆疯了,黄金,八点八吨,按照国际金价,价值超过二十亿亚元,二十亿,特么这可是三亿美元。    上帝!    苍天!    太壕了吧?    来之前。    他们有过很多心理准备,多是好奇,博物馆并未公布展品是什么,只是开放预约,而新区最大的单体建筑,自然值得一看。    因此。    便来凑个热闹。    本以为。    会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古董。    哪料。    人家特么并不是以展示古董为主,而是展示‘我有钱’。看看,一百多吨,价值几百亿的黄金,就这么被铸造成眼前所见。    兵器。    家具。    植物。    动物。    人像。    甚至。。。他们还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金塔。    ---    品名:金塔。    高度:六点六米。    重量:十二点三吨。    材质:纯金。    总金砖数:三万六千五百块。    ---    看完。    很多人都凌乱了。    麻痹。    这样炫富,真的不怕被抢吗?    然而。    下一刻,俱是苦笑,抢?这玩意儿动辄以吨计,不开卡车进来,抢个毛,给你你都搬不走,可是,他们真的好想搬一块回去。    呜呜!    为什么要让我看到这样的东西。    我的眼睛。    为何里面全是钱!    “假的,一定是假的!”    有人质疑。    “我不信。”    “对。”    “拿出证据来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然而。    周边大多游客却是一双双看脑残的眼神。    假的?    开玩笑,怎么可能,你家是不是断网了,知不知道,缅痶的黄金储备,在全球能排近前五,几个月前,还卖了三百吨黄金。    三百吨!    不是斤。    那些黄金,理论上属于缅央行,也意味着属于缅亚银行集团,博物馆是其旗下产业,拿出一两百吨黄金展览,人家还造假?    切!    井底之蛙。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额!    那眼神的杀伤力太大,质疑的人很快低下头。质疑缅亚银行集团拿不出百吨黄金,就像质疑亿万富豪开不起一辆奔驰一样。    可是。    真的。。。好羡慕。    黄金虎。    黄金豹。    黄金树。    黄金马。    .....    每一个。    都独一无二。    每一个。    都超出尺寸。    每一个。    都。。。看得让人想要敲一块回家,游客们的眼睛已经有点发红,就像是博物馆展览几百亿现金,亿万富豪都难以淡定。    金灿灿。    黄悠悠。    太让人想犯罪。    网上。    “好亮!”    “我快被晃瞎。”    “爽!”    “我喜欢那把黄金长剑,二十米,一点八吨,还向前各色宝石,可惜,牌子上没有写宝石真假,不然,价值得翻一倍多。”    “肯定是假的。”    “就是。”    “世界上没有那么大的宝石。”    “也对。”    “不过,黄金甲腰间的玉带可能是真的,专家鉴定过,至少价值一千万,估计,是觉得比不上主材料价格,才没有写在牌上。”    “壕!”    “我的手,已经饥渴难耐。”    “想干啥?”    “抢。”    “勇气可嘉,去吧。”    “不敢。”    “切!”    “全是黄金!太庸俗!”    言论中。    不乏酸溜溜的。    可是。    立马被教做人。    “庸俗?傻了吧你。”    “脑残。”    “人家好心给你开开眼界,还不乐意,什么人嘛,你这辈子,估计都没办法近距离看到这么多黄金,有的看,就知足吧。”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都说,去博物馆要看有历史底蕴的东西,逼格高,然而,此刻,金黄一片,直接把所有人的标准拉低了,黄金,我要看黄金。    没有古董。    没有底蕴。    无妨。    有这么多黄金,也值了。    十几米大刀。    十几米甲胄。    上百米恐龙。    足够。    谁去看什么古董,当然,并不代表博物馆没有古董,相反,还很多,然而,所有古董的下方,人家都标明着:仿制产品。    假的。    假的。    都是假的。    没错。    每一个。    只要带‘历史’的,全部被这样标注。    因此。    并未引起人们多大兴趣。    然而。    一些稍微专业的人却发现了端倪,某些绝不可能在这出现真品的,比如图坦卡蒙黄金面罩,比如奥托大帝王冠,被标注为仿制品,没问题。    可是。    有些却是存在于传说中。    下落不明。    长什么样都不知道,你就弄出一个‘仿制品’标签贴上去,是不是太草率了,业界都无法确定形态的东西,你竟然靠想象。    “抗议!”    当即。    他们便去博物馆管委会。    同时。    还拉上记者。    “什么事?”    主管出面。    “你们对历史不尊重,自我臆想珍贵的文物,还堂而皇之展示出来,影响很恶劣。”一个年轻的西方考古学者义正言辞道。    一旁。    西方记者开始录制。    “哦。”    主管轻描淡写地说。    “。。。”    哦。    这算什么回答?年轻人蒙了。    下一刻。    主管盯着他,开口道:“上面有标注,是仿制品,是假的,至于根据已知,推测未知,本就是考古的一门科学,我们何错之有?”    只一句。    就让年轻人语塞。    没错。    这的确是考古的一门科学。    “它不应该是这个样。”年轻人不服。    “你说是什么样?”    主管微笑看着他。    “这。。。”    他哪里知道是什么样,只知道失落多年,只有记载。    见状。    主管一叹。    这货。    水平太低,还来砸场子,也不客气:    “所有文物。”    “已知。”    “未知。”    “我们都有相关依据,然后进行仿制,既然很多东西可能遗失,未来十年,百年,千年都不会出现,为什么不能进行合理仿制?”    “难道,永远埋于黑暗才好。”    “若如此。”    “是否是对历史的背叛?”    “总之。”    “请不要无理取闹,如果觉得我们的反向研究有问题,就去把真的找来,我们会道歉,然后。。。仿制,谢谢。”    说完。    主管转身离去。    接待室。    留下一脸懵比的考古学者。    以及。    很是兴奋的记者。